□本报记者 蔡希师
室内养殖甲鱼零排放,甲鱼品质比室外清水养殖的还要好,这无异梦想天开,但在江山市赛华家庭农场,随着循环水养殖项目的实施,梦想将变成现实。
农场负责人姜赛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实施前,农场有近3000平方米甲鱼温室大棚。虽然产量还不错,但价格卖不高。随着“五水共治”的不断推进,污染较严重的温室养殖转型也势在必行。
就在姜赛华为如何转型发愁时,江山市水利局的渔技人员为他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引进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开展生态养殖。该系统的核心技术需从国外引进,价格较为昂贵。尽管如此,姜赛华还是决定引进国外技术,建设循环水养殖系统,并积极申报2015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鱼类产业提升项目。为此,江山市水利局、财政局给予全力支持,为他争取到占总投资60%的省以上补助180万元,市县也补助30万元。这笔资金解了姜赛华的燃眉之急。
2015年3月,该项目顺利启动,待明年6月建成后,将为农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姜赛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建成后,每立方米水体的养殖产量可达75公斤,按设计规模,每年可新增产量25.2吨、产值151.2万元,新增效益50.4万元。”他告诉记者,通过这个项目的示范作用,可带动周边养殖场发展循环水养殖,发展循环水养殖5亩,一年就可增加产值400万元、纯收入120万元。
链接:2014年立项以来,至目前,全省财政支持渔产业提升项目达36个,累计完成投资13888万元。项目实施后,产量、产值、效益分别可达12373吨、45678万元和12675万元,新吸纳劳动力1771人,辐射带动面积超过10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浙江渔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