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7岁的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二学生叶石云,还清了最后一笔去世父母欠下的债。
6年来,叶石云主动寻债主,通过捡废品、做来料加工和打工,独自挣钱偿还父母身前留下的3万元欠债。其间,好心的乡亲们不肯收,但叶石云说:“父母欠的债必须还,而欠乡亲们的情永远还不清。”
寻债:爸爸欠的钱我一定还
2009年的秋天,对叶石云来说是一个伤心之秋。患红斑狼疮多年的母亲和隐瞒肝癌病情的父亲,在49天时间内相继去世。那一年,叶石云11岁。命运夺去了他的双亲,只留下81岁的爷爷与其相依为命。
母亲去世前生病多年,父亲为此欠下了不少债务。父亲下葬后的第二天,有人找到家里讨债,叶石云斩钉截铁地说:“你放心,爸爸欠的钱我一定还!”这是叶石云郑重许下的人生第一个诺言。
自从那次有人上门讨债后,叶石云便拿了个本子记账。然而,让叶石云感到意外的是,此后再无第二人上门讨债。于是,在双亲离开后的第一个冬天里,叶石云在姑姑的帮助下,利用双休日和寒假一笔一笔地寻债:欠柳某840元,2009年修缮倒塌的房屋时,运空心砖和水泥的运费;欠胡某1000元,2008年母亲住院,出院时没钱结账借的……
这些债,没有一张借条。但叶石云毫不怀疑,反倒觉得这是他们对逝去父亲的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打听、寻找、核实,叶石云记下了父亲欠下的20多笔债务,共计3万元。这并不是多大的一笔债务,但对生活都没着落的孤儿来说,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挣钱:从捡废品到打工
父母去世后的大半年,替父还债的念头一直挂在心头。可是,一个11岁的孤儿到哪里挣钱?
2010年的暑假,叶石云来到云和县城的姑姑家。云和是玩具的世界,玩具厂随处可见。叶石云想到厂里打工。可是,玩具厂老板们面对身高只有1.4米,还有一年才小学毕业的叶石云,瞥了一眼就回绝了他。
接连碰壁后,叶石云感到有些失望和气馁,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他突然想到可以捡废品赚钱,便迅速跑回姑姑家,找来一只编织袋,立即行动。废品变卖后,叶石云挣到了人生第一笔钱——15元。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叶石云早出晚归,穿梭在云和县城的大街小巷捡废品。直到有一天,他在路边看到一位妇女坐在家门口加工玩具,便壮胆上前打听,希望能揽些活儿做。
这位妇女得知叶石云是孤儿后,便告诉他如何从玩具厂拿零件,并教他加工玩具。第二天,姑姑从玩具厂拉回一车玩具零件,叶石云开始做起了玩具来料加工。那年暑假,叶石云边捡废品边加工玩具,总共挣了1000多元。
此后,每一个寒假和双休日,叶石云都利用短暂的时间去捡废品卖钱,积少成多;而每一个暑假,他都会到姑姑家加工玩具,从中赚到的钱逐年增加:2011年2300元、2012年 3000元、2013年4000元……
2014年暑假开始,16周岁的叶石云直接进入玩具厂打工。他中午用半小时吃饭,然后比工友多加班一小时,晚上则要等到加班结束才回家。为了节省开支,叶石云自带米和干菜在厂里蒸饭,作为中饭和晚饭。
偿债:共同演绎的“信义故事”
在叶石云所在的云和县崇头镇梅竹村,有“债不过年”的说法。父母的债一时还不了,但礼必须到。每年年关,叶石云都要和爷爷一起,到欠债的人家去表达歉意:“欠你的钱暂时还不了,不过请放心,账我们记着,一定会还给你的!”
一位是耄耋老人,一位是未成年的孩子。债主们情领了,但没人太当真。父亲去世至今,没有第二个人向叶石云讨过债。相反,每一次他把钱送到债主家里,所有人都拒绝:“你还小,以后再还没关系。”因此,每一笔债,叶石云至少要送两次、甚至3次以上,对方才勉强收下。即便如此,数额稍大的,债主还会减掉一两百元,数额小的则变着法子又把钱退回一部分。
但叶石云始终记着欠乡亲们的每一笔债。这些年来,叶石云和爷爷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节俭,一块钱都舍不得多花。他身上穿的除了校服,都是人家送的旧衣。
去年初中毕业后,为尽快以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叶石云进入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今年9月,刚升入高二的他,通过竞选从百人中脱颖而出,当选云和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会主席。他的文化和专业综合成绩名列全班第二。老师们都希望他高中毕业后继续念大学,叶石云却想尽快毕业,早日踏入社会打工挣钱,更好地照顾年迈的爷爷。
如今,父亲欠乡亲们的钱还清了。但他知道,还有一些债,好心人不忍说。也许,有些“债”叶石云永远也还不清。
这是6年来,一群朴素的人和一位孤儿,共同演绎的一个“信义故事”。 陈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