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猴年春节刚过,临海市涌泉镇戎旗村村民戴可杰经营的淘宝店“老戴家的果园”已经接到了不少订单。火爆的销售态势让戴可杰欣喜不已:“去年制作的桑葚膏早已销售一空,现在正在预售今年5月才能生产出来的新膏,目前已有500多位客户下了订单。”
独辟蹊径,卖起了自制的“水果膏”
近几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发展,不少农户通过网络销售本地应季水果,但鲜果网上销售周期短,损耗大的难题总是令人头疼,戴可杰也曾为此烦恼过。“众所周知,桑葚的保鲜期限非常短,以前我家就将没卖出去的桑葚做成桑葚膏自己留着吃或当作礼品送给亲朋好友。前年,我将桑葚膏放到微信朋友圈进行小范围售卖,没想到大受欢迎。”戴可杰说。
受此启发,他花了一年时间反复试验,先后研制出梨膏、蜜橘膏、杨梅膏等多种养生水果膏,而他的淘宝店“老戴家的果园”也于2015年正式开业,同年,他注册品牌“江南老戴家”。“这制膏手艺是我家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水果摘下来后先洗去浮尘,再晾干,然后挤压榨汁,最后放在柴火炉上熬12-15个小时,以杨梅为例,15公斤杨梅才能出1公斤膏。”戴可杰说,“我做的水果膏都是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的,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下即可常规保存,要是天气再热就要放进冰箱,存放2到3年也没问题。”“水果膏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从水果品种的选择到熬制工艺、火候的掌握,甚至是用什么柴火都有讲究。”据戴可杰介绍,把应季水果制成膏,一来便于储存,二来水果自身所兼带的药用功效也会被发挥到最大。“梨膏止咳化痰、蜜橘膏消食理气、杨梅膏生津止渴,大人和小孩都可以食用。”
扩大规模,做起了深加工文章
“那年春,东风拂过山岙下的村庄,枝头上的桑葚被人小心翼翼地摘下,清洗,榨汁,柴火大锅熬制成香甜的桑葚膏……”每一瓶从“老戴家的果园”发往全国各地的桑葚膏外包装上都印着这首戴可杰写的诗歌。戴可杰说,这首诗记录了他与家人在深夜熬制桑葚膏的过程,欢乐中饱含了创业的艰辛。“除了用诗歌传递乡土风情,我们还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客户买去的产品被用作送给老人的生日贺礼,我们可以为客户量身制作一些带有祝福语的标签。”戴可杰说。
差异化定位为戴可杰的产品赢得了市场和定价权,去年,仅招牌产品桑葚膏一项就实现了150万元的销售额,不仅创业获得成功,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去年,我自家果园里种的500多株桑葚已不能满足我的制膏需求,我就向周边的农户采购桑葚,收购价高于市场价,农户很乐意与我合作。”戴可杰说。
今年,戴可杰还有两个大计划:一是新厂房将于4月投入使用;二是新开发的几种新品水果膏将投入市场。
戴可杰说,他希望通过水果深加工的方式,将老底子的味道传到世界各地,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涌泉当地的农业延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