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省农业厅有关部门日前对杭、嘉、湖等主要蚕桑产区的春季蚕种订购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春蚕生产仍呈缩减态势,饲养量将比去年同期减少25%以上。自2008年以来,我省蚕种饲养量与蚕茧产量已连续8年下滑。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底,今年全省订购春蚕种约30万张,比去年同期的实际饲养量减少11.6万张,减幅达25%以上。其中杭州的淳安、嘉兴的海宁、湖州市本级等重点蚕区订购量减幅达30%左右。
根据往年夏秋季饲养量与蚕茧价格趋势分析,如果春茧价格持续低位,夏秋蚕饲养量减幅也会较大。
据省业厅有关部门统计, 2015年,全省桑园面积80万亩、饲养蚕种71.8万张、蚕茧产值12.8亿元,分别比2014年减少6.9%、21%和10%。去年,我省一代杂交种饲养量已滑落至全国第六位。
蚕茧价格偏低、养蚕效益低下,是农民不愿种桑养蚕、蚕种订购减少的直接原因。近年来茧价一跌走低,每50公斤的蚕茧收购价已从2013年的2068元跌至2015年的1715元。茧价下滑,养蚕效益低,蚕农积极性受挫,养蚕农户大幅减少。据省农业厅统计,2015年全省养蚕农民已不到30万户,与2010年减少36.5%。
蚕桑产业快速萎缩,导致蚕种生产风险加大。从2008年以来,我省蚕种饲养量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减,减幅大于生产减幅。以2015年为例,这一年,蚕种饲养量减幅超过20%,而蚕种生产同比仅减少8.8%,结果造成不少单位生产的蚕种在省内难以销售,损失较严重。
面对严峻的生产形势,省农业厅有关专家建议,在加大蚕桑产业财政扶持力度和加强蚕种业体系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科技创新。同时,蚕种业也要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经营体制改革,逐步下放蚕种经营权。蚕种生产单位更要增强服务意识,通过优质服务和质量优势赢得市场,促进行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