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农机化

桐庐:集中供秧保收成

  日前,在桐庐县分水镇大路村集中供秧中心内,一台2BX—580水稻育秧播种机正运转着,播完种子的秧盘不停地从机器的尾端输出,并自动传输到一条100余米长的输送带上,随着输送带的不断转动,一个个播完种的秧盘像接龙似地连接起来,送进育秧大棚。
  近日,在春耕备耕育秧工作开始之际,该县机械化育秧现场会召开。据悉,今年该县早稻采用集中供秧苗的方式,统一为种粮大户提供秧苗,而所有秧苗均采用机械育秧。
  育秧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中用工最多、成本最高、安全质量最不稳定的流程。过去,由于合作社之间有着技术上的差异,一些合作社在育秧过程中不仅用工和成本高企,而且育秧失败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该县农机部门在早稻播种季节组织召开机械化育秧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和研讨,普及育秧知识及要点,先进的机械育秧手段为秧苗的品质提供保障,从而确保育秧安全。“这台水稻播种机1小时能播种500盘秧,1天能完成播种200亩的机插秧苗,播好种子的秧盘由输送带直接送走了,现在育秧轻松多了!”农机操作手陈鑫乐呵呵地说。
  以往合作社育秧至少需要10多名工人,完成播种的秧盘还要用运输车送到大棚摆放,十分麻烦。使用机械化设备后,育秧车间只需4名工人就能完成工作,大大地减少了用工,节省了成本。“有了集中供秧中心,以后我们不用再为采集不到床土而烦恼,也不用再为雇不到工人而烦心,更不用为育秧的成功与否而担忧!”桐庐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兆剑在座谈中说道。
  县农机总站相关负责人员表示,该县今后将会加强农机和农艺之间的技术融合,确保集中育秧质量安全,从而彻底解决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问题。
方玉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