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莲都一养殖场应用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

生猪上楼养粪便落地流

  □本报记者 蔡希师
  养猪场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是粪尿四溢、臭气熏天、蚊蝇飞舞……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我省各地养殖户积极探索生态养猪新模式,其中丽水和丰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猪上楼”的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解决了生猪粪便和养殖污水对周边环境的污染难题,还减少了饲养投入、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日前,记者来到地处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镇石候村的和丰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猪场,所见的情景让人眼前一亮:只见一座规模颇大的双层高架床猪舍里,大小生猪在床上或悠闲踱步,或呼呼大睡,猪粪、猪尿从高床网孔落至一楼的发酵床。整个饲养区域干燥整洁,猪身上也干干净净,没有令人恶心的粪便臭味。“以前生猪活动都在猪圈里,随地躺卧排泄,生猪身上、猪圈地上都是粪尿,不仅环境卫生差,猪也容易得病。”养猪场负责人管迪告诉记者,自从采用高床发酵生态养殖模式后,生猪饲养在猪舍的二楼,生猪排泄物流到一楼,这样能有效防止病菌的侵害,清理粪便也省时省力。
  环境好,猪自然长得好。高架床既通风透气又冬暖夏凉,生猪生长速度快;加上无需用水冲洗猪身,也减少了生猪的体能消耗,从而节省了饲料。管迪跟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采用高床发酵模式,每批生猪的出栏时间要比传统模式提前15天左右。随着饲养周期的缩短,饲料转化率增高,饲料成本大大降低。由于生猪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发病率也大幅降低,保育和育肥阶段的生猪死亡率由传统养殖模式时的10%-12%下降到3%-5%左右。此外,由于减少了冲洗栏舍和清粪的工作量,养猪场的人工成本与水电费用也大大减少。据记者了解,采用高床发酵养殖模式,3000头生猪只需1-2人管理,而传统的养殖模式则需要6-10人。采用该模式后,每头生猪的养殖成本能降低50-100元。
  据丽水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具有节水、节省劳力、饲料利用率高、饲养周期短、生猪发病率低、可提供优质有机肥等优点。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能实现生猪排泄物零排放和资源化利用。该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将在全市生猪养殖场特别是生猪排泄物消纳场地受限的猪场推广应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