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天台好弟媳庞香娟41年细心照顾疯癫大伯

  照顾亲人,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一件平常的事,然而能坚持41年照顾智力失常的大伯,实属不易。
  天台县白鹤镇中泽村的村民庞香娟,40多年来,每天照顾精神失常的大伯朱智设。在她看来,照顾亲人是自己的分内事,平常得很。
  今年62岁的庞香娟,身子比较清瘦,中等身材,因为常年劳累,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老不少。老公朱智永在杭打工,常年不在家,家里还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媳,两个孙子。
  庞香娟的大伯朱智设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年轻时靠弹棉花的手艺维生,经常到附近乡镇给村民弹棉花,日子过得不错。谁也没有想到,24岁那年,他摔倒时磕到了后脑,从此变得疯疯癫癫。没过多久,他的老婆带着儿子改嫁他人。
  那时候,朱智设的父母都还年轻,能照顾他。40多年前,庞香娟嫁给了朱智设的弟弟朱智永,照顾大伯的任务,公婆就转交到了20多岁的新媳妇手里,这一晃就过去了41年。“因为智力不正常,大伯已经不会说话,除了我,现在没人能跟他交流,只有我说的话他能听几句。”庞香娟说,自从出事之后,大伯变得我行我素,别人说什么他都不听。
  每天早上,在朱智设起床之前,庞香娟就会给他准备好早饭。吃完后,朱智设就拄着拐杖出门溜达,在村里走街串巷,附近的街坊邻居也都认识这个沉默不言的老人。
  到了饭点,朱智设会准时回家吃饭,外面的饭他一概不吃。睡觉的时候,他回到自己的房间,也不脱衣服,往地上的床铺一躺就睡,庞香娟会帮他把鞋子脱去,盖上被子。
  因为经常出门溜达,智力又不正常,朱智设出门也有回不了家的情况。庞香娟说,2014年11月,大伯在外面四五天没找到,急得她自责得哭了。
  那天,朱智设像往常一样出门溜达,可到了晚上都没有回家,庞香娟和儿子儿媳一起,把附近几个村都找了个遍,依然没有发现大伯的影子。一夜无眠,第二天庞香娟叫上自己的亲戚朋友,骑上电动车,在白鹤镇各个村里找过去,依然没有找到。得知哥哥走丢的消息,朱智永也从杭州赶回家,一起寻找朱智设。
  那几天,只要有人提供线索,庞香娟和儿子都会跑到现场去核实,但都不是。
  眼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庞香娟也因为没找到大伯,吃不下饭。“那时候大伯已经87岁了,没饭吃又是冬天,那么冷,我都觉得他要冻死了。”庞香娟说。
  在邻居的建议下,庞香娟求助当地电视台播出了寻人启事,很快就有了消息,有人发现他出现在天台坦头镇的一个桥洞下面。一家人找到大伯时,他已经饿了四五天,口袋里还装着几块烂红薯。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庞香娟至今仍非常后怕。
  这些年,除了照顾大伯朱智设,庞香娟还养了几头猪、几只鸡,另外家里还有2亩地要种,平时她还要做花圈架子赚钱。这些情况,附近的邻居都看在眼里,纷纷夸她是好弟媳。
  在庞香娟的照顾下,朱智设虽然已经89岁,但身体硬朗。儿子、儿媳、孙子也从来不嫌弃朱智设,每逢过年过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总少不了朱智设的位置。
  这一切,在庞香娟看来,都是非常普通的事情,不值得一提。“大伯是我的亲人,我们是一家人,我照顾他是应该的,我还会继续照顾他,让他安心地生活下去。”
王超 夏仲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