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缙云烧饼的“饼龄”已近30年。他不仅拥有全国首家缙云烧饼标准示范店,年收入超百万元,还是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基地的一名老师——
“烧饼师傅”赵一均的多彩创业路
□本报记者 俞霙 文/摄
金黄色的饼皮,略焦的糖油上粘着满天星一样的芝麻。饼一入口,顿觉表皮松脆,内质软糯,梅干菜、猪肉伴着嫰葱散发着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
巴掌大的缙云烧饼背后是一个个缙云烧饼师傅。
赵一均在缙云烧饼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称“缙云烧饼掌门人”的他上过央视和浙江卫视,做缙云烧饼的“饼龄”已近30年。如今,赵一均不仅拥有全国首家缙云烧饼标准示范店,年收入超百万元,还是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基地的一名实训操作指导老师,他的学生有缙云当地的村民,也有俄罗斯人、台胞、华侨,可谓桃李满天下。
一个小烧饼,为赵一均带来了两次人生转折,但不变的是缙云烧饼师傅工匠精神的传承,他说他希望把这种精神一直传承下去。
从摆“路边摊”到开“品牌店”
4月28日,记者来到位于缙云县黄龙路299号的全国首家缙云烧饼标准示范店。红底黄字的“缙云烧饼”牌匾尤其醒目,这是示范店统一采用的品牌标志,既大气又复古。店内装饰古色古香,墙壁上挂着用黑色雕花装饰的缙云烧饼图片,还有缙云烧饼、缙云土爽面、馄饨、牛血汤、敲肉羹等多种缙云传统小吃可供顾客选择。
烧饼店的“掌门人”赵一均说:“店里这么多缙云小吃里,最俏的是缙云烧饼,用五花肉做馅儿的传统口味最受顾客欢迎,小烧饼3元一个,大烧饼5元一个,生意好时一天能卖上千个。”现在,这家烧饼店为赵一均带来的年收入已超百万元。
赵一均19岁那年,因为爱情与缙云烧饼结缘。“我老丈人鲍瑞良算得上是缙云有名的烧饼界元老,我的手艺就是从他那儿学来的。”从最基础的选面粉、挑梅干菜、选猪肉到和面、剁肉再到生火、烤制、夹取,一学就是6年。
出师后,赵一均在县城仙都宾馆前摆起了烧饼摊,一把大太阳伞,几张凳子和桌子,就是全部家当。赵一均告诉记者,他每天早上5点不到就要起床发面,6点钟开始做生意,一家6口一直要忙活到晚上6点。赵一均的好手艺赢得了食客的肯定,每天能卖出五六百个烧饼,算下来一年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一些客人为了吃我做的饼,专门开车过来买,有时为找一个停车位,得在马路上转悠半小时。”赵一均笑着说。
赵一均说,本来以为会守着这个烧饼摊过一辈子,没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还能开店。
2013年,缙云县委、县政府把缙云烧饼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并正式启动缙云烧饼品牌化建设计划。之后,缙云成立了“烧饼办”,注册了“缙云烧饼”集体商标,全县上下形成了一股创业创新热潮,激活了整个烧饼产业。赵一均借这股东风,迎来了他事业上的转折点。2014年7月,赵一均开出首家缙云烧饼标准示范店,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月28日下午3点,赵一均正在店里接待来自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的“烤饼考察队”,他说,自从示范店营业后,像这样的“取经”队伍,他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如今,缙云烧饼发展得红红火火,成了我们缙云的一张‘金名片’,许多人来我店里‘取经’,我觉得自己肩头的责任重了,一定要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赵一均信心满满地表示。
“烧饼师傅”转型“教书匠”
2014年1月,赵一均还迎来了他人生中另一个转折,成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缙云分校的一名兼职教师,负责缙云烧饼师傅培训实训操作指导。之后,他奔波于电大缙云分校和缙云县欣盛科技培训中心的两个烧饼师傅培训基地,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烧饼师傅。截至目前,赵一均指导过的学员累计超过6000人。
这个培训费用全免的培训班,向所有缙云人开放,每期8天,除了传授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外,还开设理论、策划、营销等课程,让学员既能做“烧饼师傅”,又能当“烧饼老板”。
记者第一次见到赵一均是在电大缙云分校的烧饼师傅培训基地,他头戴白色厨师帽、腰系围裙,站在烧饼桶边,忙得热火朝天。和面、擀面、包馅,再将手中的面团挤压成饼坯,之后在饼面涂一层糖油,随着“哧”地一声,粘上凉水的饼坯牢牢地贴在了烧饼炉里,过三四分钟,颜色金黄、令人垂涎的烧饼就出炉了。看似行云流水的动作,背后是赵一均几十年的功力。
“做缙云烧饼,最难的是掌握火候和发面技术。冬天,和面的水温要高一点,90摄氏度左右;夏天,苏打要多加一点,否则面容易发酸;烤饼时,炉壁温度在230摄氏度左右……”发面、制面团、酿面、制馅、制坯、填馅、贴饼、起饼,每个制作环节,赵一均无不“倾囊相授”。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你现在把老底儿都教出去了,担不担心?”
赵一均听了大笑起来:“我一点都不担心,相反的,我觉得还能提升我的知名度呢!”
现在,老赵把所有心思都放在“烧饼班”的教学上,一心一意培养下一代缙云烧饼师傅。在4月28日举行的缙云烧饼产业发展研讨会上,赵一均代表烧饼师傅说出了心声,希望政府建立烧饼师傅人才库,为烧饼师傅就业提供帮助,解决学员的后顾之忧。
对于未来,赵一均充满了信心。他乐呵呵地说:“现在政府这么重视缙云烧饼的发展,我们这些烧饼师傅不但收入高了,而且感觉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了。”赵一均坦言,现在自己多了一份对缙云烧饼手艺传承的责任。他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助缙云烧饼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