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重视汛情监测预警做好防汛抗灾工作

  □吕永江
  目前,我省已进入汛期,汛情来得早来得急来得凶。做好防汛抗灾工作,确保生命安全、财产安全、防洪安全,对于建设“两美”浙江具有重大意义。面对天气的复杂多变、众多的防汛隐患和应急的薄弱环节,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头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般地抓好防汛抗灾工作。
一要高度警惕天气变化的极端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省天气变化极端性在加剧。以绍兴为例,2012年6月17日入梅当天,绍兴平原暴雨如注,发生“6·18”严重洪涝灾害,出现历史第三高洪水位;2013年8月18日晚上,绍兴平原旱涝急转,突发特大暴雨,多个测站雨量超过历史纪录,其中马山闸3小时雨量达253毫米,创全市历史新纪录;2015年7月,梅雨期突遇“灿鸿”台风夹击,曹娥江中游、汤浦水库相继出现历史最高洪水位。多雨寡照也呈现多发态势,2015年11月连续阴雨,雨量达219.5毫米,比常年偏多236%,石壁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
  台风路径更加变化多端,我们不要因为一些台风中心不在浙江登陆而放松警惕,常常是台风中心不来,暴雨洪涝灾害要来。如2013年“菲特”和2015年“苏迪罗”的台风中心都在福建登陆,但暴雨下在了我省,“菲特”台风期间,上虞平原的雨量和水位都超过了百年一遇,为历史最高,绍兴平原出现了历史第二高洪水位;“苏迪罗”台风期间,温州和绍兴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我们也不要因为台风中心已经过境或者消亡而放松警惕,这个时候很容易发生台风残留云系的极端暴雨。如2012年“海葵”台风和2015年“杜鹃”台风,在台风基本过境的情况下,嵊州长乐镇突发“8·10”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泥石流,宁波市突发“9·30”大面积暴雨,引发严重洪涝。
  这些极端多发天气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认真做好防御应对工作,不能让极端天气酿成极端灾害。
二要高度重视汛情监测预报预警
  几年来,各地加强了山洪灾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仅绍兴市已建成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5个。全市现有水雨情监测点475个,其中77个重要水库均有雨量水位监测设施,每17.4平方公里拥有1个监测点,实行24小时实时监测,这些都是防汛的耳目。全市71条受山洪严重威胁的小流域中,沿河509个村落完成了山洪灾害调查和有关水位等监测设施建设。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汛情监测系统,瞪大眼睛密切监测本区域和周边的天气变化、水雨情趋势,不能让鲜活的水雨情监测数据沉睡在冰冷的数据库里,要动态分析水雨情信息,及时提供水文预报、调度和预警意见。监测预报预警信息要及时通过短信、电话、广播、电视、锣鼓号、手摇警报器等预警手段,向有关单位和公众发布,为洪水调度、防灾避灾和抢险救援争取时间。
  大中型水库更要做好监测预报和调度工作,严格执行控制运行计划,密切关注水库周边水雨情,主动防洪,承担起重要的拦洪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新昌县长诏水库在2015年“苏迪罗”台风来临前高于汛限水位7.7米,根据市防指调度命令,水库在洪水来临前预泄到汛限水位以下,台风期间库区雨量达277.5毫米,水库水位猛涨7米,拦蓄洪水4031万立方米,充分发挥了水库拦洪错峰的作用。
三要切实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
  今年以来,各地组织开展了汛前安全大检查,发现了一些严重隐患,一些地方在建涉水工程多,防洪水利工程和地质灾害隐患多,度汛任务重,需要我们切实加强基层应急力量建设,确保度汛安全。
  各级防办、气象、水文和重要水利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汛期每天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认真履行汛期值班职责。各类防汛防台责任人要密切关注天气和汛情,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信息和政令畅通。在强降雨期间,对病险水库山塘、堤防和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防汛重点,要加密巡查,确保险情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广大公众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一些防灾避险的知识和技能,随时关注天气和预警信息,努力实现自防自救。
  各地组建的乡镇级以上抢险队伍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加强演练,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打得赢。各类防汛物资要根据当地抗洪抢险实际,准备齐全、充足。当河道洪水超过堤防警戒水位时,乡镇(街道)和堤防管理部门要在各自防守堤段增加巡查次数,一般按每百米堤段配2人,开始日夜巡查,并组织防汛队伍上堤防汛,做好抢险人力、物力的准备。当洪水水位达到或超过保证水位时,要加强巡查,全力以赴,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保护堤防安全。同时,也要做好抢护、转移人员等准备工作,一旦发现管涌、渗漏等险情,第一时间组织抢险,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
  作者系绍兴市水利局副局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