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种地养猪的农民自导自演古装大片

  金华开发区的寺平古村,这几年人气很旺,尤其受到外国人的青睐。现在,村里又多了一个旅游亮点。村民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戏《银娘省亲》,自去年10月推出以来,演出已超过80场,游客多时一天要演3到4场。
  有着700余年历史的寺平古村格外安静。唯独村角的百顺堂内坐满了游客,人们都在等待一出名为《银娘省亲》的“大戏”上演。36岁的戴燕虹站在边门旁,不时整整头顶的凤冠,身着华服的她正是银娘的主演。一声“娘娘驾到”的号令,现场立马静了下来。戴燕虹挺了挺腰板,目视前方,双手握于胸前,缓缓步入大厅,身后的侍女及卫兵亦步亦趋。长裙曳地,不到十米的路,戴燕虹走了近一分钟,伴着宫廷乐,尽显端庄威仪。
  被村民们叫做“戴导”的戴少伟,也是寺平村人,因为有点文艺爱好,又是镇上的文化员,他毛遂自荐当起了导演。
  为了挖掘本村文化,激活古村游,村里打算排练一出戏,戴少伟首先想到了银娘的故事。明朝的银娘是寺平村人,因为聪明美丽,被明宪宗选入皇宫。入侍坤宁宫后,银娘不忘乡梓,不但为寺平免去8年赋税,还修建了百顺堂在内的7座祠堂。
  不过,找谁来演?思前想后,他定下了“选角”标准:演员必须是本村人,更重要的是对银娘要有感情。
  对于从小听着银娘故事长大的戴燕虹来说,银娘就是自己心中的大人物,自己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小心翼翼地踏着银娘的足迹:“小时候听长辈讲银娘,现在能够演银娘,就像是一种荣誉,得心怀敬意。”
  为了尽可能体现银娘的优雅与威仪,戴燕虹说自己花了不少心思,“刚开始排练的时候,手放哪儿都觉得变扭。为了找感觉,每天都照着电视剧《芈月传》学。”
  介绍起《银娘省亲》的16人剧组,戴燕虹更是一脸自豪,“我在村里开了家服装店,演大官的老戴平时在家种地。”养猪的、烙饼的、当保安的……唯一相同的是,这16人平时都是寺平文化礼堂的常客。 郎擎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