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富贵与贫穷

  著名画家俞仲林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展出的那幅《牡丹图》被人买走了。过了两天,俞仲林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那个人在电话里说:“前天,在您的画展上我买了一幅《牡丹图》,能不能退掉?那图上有一朵牡丹花正好被画在边沿上,只有半朵。人们都说这叫‘富贵不全’,不吉利。要么退货,要么减价,我总不能把‘富贵不全’挂在家里呀?”
  俞仲林说:“哎呀!我可没想到您叫它‘富贵不全’。我在动笔之前,可是按‘富贵无边’来构思的,您愿意退就来退吧。”对方一听:“噢!是‘富贵无边’啊,不退了,不退了!”
  这个买画的人,一说“富贵不全”,就急着退货;一说“富贵无边”,就如获至宝。
  看看我们的周围,也不乏追求“富贵无边”的人。有的本来是个穷光蛋,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房子、车子、家业、存款等该有的都有了。这时他们又觉得自己的老婆不顺眼,或者经常在外“尝尝鲜”,或者干脆领一个年轻美女来“接班”。还有些人,本来是个草头百姓,后来平步青云,但他们“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即便如愿以偿,仍然担心离退之后,富贵生活难以持续。
  苏东坡曾提出“处富贵”比“处贫贱”更难。他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耐富贵难,不是难在事业操劳,不是难在经营风险,而是难在个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而各种各样的欲望一旦膨胀,就很可能不择手段。到后来,或者东窗事发,或者冒险碰壁,那些财富和权势,也如浮云散尽。
  (摘自《检察日报》 汪金友/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