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种业

温州盘菜:

温州人难以割舍的美食

  盘菜,是温州知名的地方特产,不认识的人还以为是“扁萝卜”。在植物学上,盘菜叫“芜菁”,又名“蔓菁”,有甜味,扁圆形,皮肉皆白,质地细密,因其肉质根扁圆如盘,故名“盘菜”。
  盘菜是温州人司空见惯的蔬菜,耐贮藏、运输,食用价值高,适宜熟食、生食、腌、酱制以及加工罐头,因品质好、营养丰富,且各具风味,人人爱吃。“温州盘菜”是温州地区主要的蔬菜地方品种之一,目前,已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名录。
  温州人对盘菜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喜爱。一到冬天,盘菜就开始大量上市。用盘菜制成的“温州盘菜生”是当地一道特色冷食,凡吃过的人对它的美味、清脆赞不绝口,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对于冬季摄取较多滋补饮食的人来说,多吃盘菜,除了能解腻、健胃整肠外,还能达到利尿降尿酸、改善痛风的作用。温州盘菜也被称为天然的消化药材,能温热肠胃并缓和因虚冷引起的腹痛。“温州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芸苔种芜菁亚种。清咸丰年间在瑞安开始种植,后扩大到瓯海、平阳、苍南等县。品种分“大缨种”、“中缨种”和“小缨种”三种。近年来以“中缨种”为主,除供应当地市场外,还远销东南亚,驰名国内外市场,并成为温州名特蔬菜。
  温州盘菜的“中缨种”特征为,叶片数平均20.9张,羽状裂叶,缺刻深,叶丛开张塌地,株高约28.8厘米,开展度61.5-69.2厘米,叶面无刺毛,叶色淡绿。肉质根长约6.8厘米,开展直径约14.9厘米,基部扁平,仅有1条主根,肉质根表皮薄而光滑,皮色呈微黄白色,肉质洁白细嫩,味甜而略带辛辣味,品质优异,居根菜类之冠。“大缨种”植株高大,叶片大而多,叶片正面光滑,背面稍有白粉,无刺毛,肉质根大,一般每个重1.5-2.0公斤。而“小缨种”植株矮小,叶片小而少,叶面粗糙,多刺毛,肉质根较小,一般每个0.5-1.0公斤。“中樱种”盘菜系中熟种,叶面无茸毛,品质与商品性较好,一般每个0.8-1.0公斤。
  温州盘菜喜凉爽湿润的环境条件,适合在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较耐肥,耐碱。露地栽培从播种到采收110-120天,一般亩产2000公斤,高的田块亩产超过3000公斤。温州盘菜干物质含粗蛋白11.6%、氨基酸6.77%,总糖52.41%,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
  温州盘菜忌连作,应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最好为生地。该品种性喜凉爽,但苗期较耐热,适宜沙性土的凉爽山区、滨海地区栽培。温州凉爽山区可在8月上旬播种,以提早上市;滨海地区一般在8月下旬播种,但最迟不晚于10月中旬。栽培密度以每亩3000株为宜,播种前需进行种子消毒,育苗移栽,苗期25天时定植,不宜过深,以块茎露地为准。移栽后,加强田间肥水管理,中耕除草。盘菜易感病毒病,要注意防治蚜虫。
浙江省种子管理总站 供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