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鹤农庄入口处,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农产品放心基地公示牌,偌大的公示牌上详细地标注着无公害草莓标准化栽培模式图、质量控制措施等,还标示着质监部门抽检后颁发的质检报告。
近年来,社会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误解、谣传时有出现,很多时候是因为信息不透明和消费者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造成的。3年前发生在王鹤农庄的“图片门”事件,实际上是消费者的不知情和误会引起的。
给消费者知情权,还生产者清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消费者扫一扫合格证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对农产品的“身世”一清二楚,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为增加信息透明度,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奉化市投资350多万元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市里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11个镇(街道)建成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各种检测数据全部录入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生产主体对农产品自检后生成二维码,检测数据就会自动传至追溯平台。奉化市还依托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将辖区内规模以上农业主体纳入信息库,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
奉化市还大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示栏建设,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向社会展示企业品牌和荣誉、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公示基地一年三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开亮相,以此把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管者的监管责任,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奖罚分明,有利于提高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基于这样的认识,奉化市农林局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红黑榜,对农产品生产主体实施“红黑名单”管理,对上了红榜的单位,优先给予各类项目扶持;对列入黑榜的,则取消有关荣誉称号,并在3年内不再给予新项目扶持。至今,全市认定红榜单位42家,没有一家单位被列入黑名单。
生态优美的环境
走进爱歌顿农场,只见瓜果绿荫、小桥流水……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所有的垃圾都实行分类收集存放,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环境整洁怡人,游客纷至沓来。
没有安全的产地环境何来安全的农产品。
奉化市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作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之一,着力管好农业的“药瓶子”、“肥袋子”,为农产品质量安全营造一个生态优美的环境。
农业投入品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关”。为把好“第一关”,奉化市从净化生产源头入手,强化限用农药退出机制,辖区内禁止经营克百威等17种国家规定的限用农药及乙酰甲胺磷等4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的农药。实施农资经营企业信用评级,并将其纳入“宁波市农业投入品智慧监管系统”,实现农业投入品“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
为减轻农资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奉化市加大力度,打造清洁田园。市里投资40万元,在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和农资商店等处安置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桶810只,初步实现了主要生产主体农药及农药包装物统一回收。目前,全市农资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80%以上,无害化集中处理率达100%。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净化为农产品安全生产提供了条件,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2015年,省和宁波市抽检各类农产品225批次,抽检生猪尿样7673批次,合格率均达100%。
全省首创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多方参与的监管网络,公开透明的“身世”,生态优美的环境……奉化市通过落实主体责任,注重群防群控,积极探索社会共治的保障机制,有效地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近年来,该市先后成功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2015年,又成功入围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