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那年,他被家门口一台脱粒机夺走了右手。然而,身残志坚的他,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养鸡养猪养鱼……干一行,钻一行,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实现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创业梦想。
飞转的齿轮夺走右臂
建德市更楼街道的石岭村,四面环山,植被茂盛,整个村庄掩映在葱郁的青山之中。大多数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13岁那年,天真活泼的林绍义和同伴们玩耍时,看到晒谷场上有一台脱粒机,他好奇地按下电钮,瞬时整个机器转动起来。当他拿着麦秆,想像大人一样脱麦穗时,右手不慎被飞转的齿轮卷进,顿时血肉模糊。林绍义被父母送到医院抢救,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永远失去了右臂。童年的这次遭遇给他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失去了一只手,今后我怎么生活和做事?”事后的林绍义躺在病床上,时常以泪洗面。面对人生中遇到的这个打击,谁能帮助他振作精神?
天下父母心。“孩子,你别担心,有的人失去双腿,遇到比你更困难的事,仍然自信。你这点痛算不了什么。你不管怎样,父母都是你最好的依靠,会照顾你的!”在父母耐心开导下,他重拾信心。一个多月后,林绍义重新背起了书包,跨进久别的校门,开始新的学习与生活。
少了一条臂,林绍义在校园少了许多的欢乐与笑声。每当看到同学们尽情地在操场上打篮球,快乐奔跑玩耍时,他只能静静地在教室里看书。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排在前几名,这让同学格外敬佩他身残志坚的精神,他成了大家学习的榜样。然而,高二时,他听说身体有缺陷残疾的学生不能考大学,这个消息让他大受打击,便决定提前退学回家,那年,他才16岁。
家庭种养业寻突求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回乡务农种田种地,还是外出打工?这一度曾困扰林绍义。不过,18岁那年,林绍义看到村里人养殖蛋鸡收入不错,他也开始投身养殖业。
说干就干,在父母的帮助下,他养了2000羽蛋鸡。可由于不懂技术,没有经验,又恰逢冬天,因没有及时给鸡舍加温,一下子冻死了500多只,损失好几千元。
不过,林绍义没有灰心。他积极向村里一些有经验的养殖大户求教,同时到书店购买科学养鸡的书籍来看,边干边学。通过几年的实践,林绍义逐渐掌握了养鸡的技术要领。
随后的几年里,林绍义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最多时达1万羽。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林绍义又开始养猪,还承包村里的水库养鱼。一年下来纯收入高达七八万元,成了村里的科技致富带头人。“每次干活,别人只需要半个小时就能完成,可我要花费数小时。”
26岁那年,林绍义娶了老婆。同年,在妻子支持下,承包了15亩良田种植西瓜,成为全村第一批种植西瓜的人。不懂技术,他就向有经验的种植大户咨询,还不断地从书本中学习。
每到五六月份,是林绍义与妻子最忙碌的时间,他们要去大棚里采摘西瓜,还要一担担地挑回家,每天天蒙蒙亮,又要运到县城的市场上卖,付出了辛劳和汗水。“从原先的露天种植到现在的大棚种植,从1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亩,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累并快乐着!”林绍义总结这几年的种瓜经历这种说。
创业道路上永不停步
头脑灵活的林绍义发现,种植蓝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可大都以露天种植为主,没有大棚种植的。他想,如果自己用大棚种植蓝莓,可以比露天种植提早半个月上市,能抢占市场商机。而且,蓝莓采摘轻松,价格又高,还可帮助村里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妻子的赞同。
2013年,林绍义投资几十万元,以每亩800元的租金,承包了20多亩土地,建起了全村第一个大棚蓝莓种植基地。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管理,他的蓝莓生长茂盛,十分喜人。从去年开始,蓝莓鲜果就可以采摘上市了。
近日,笔者在林绍义的蓝莓基地看到,十多位农妇正在采摘蓝莓,一天可摘300多公斤。林绍义说,这些蓝莓主要销往金华、嘉兴等地,今年总产量在1万公斤左右,产值可达25万元。这当中,林绍义至少要支付采摘费用8万多元。“大棚种植蓝莓不像露天,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并进行肥水技术管理,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枝头上的幼果就会掉落,影响产量。”林绍义说,下一步,他想在大棚里种枇杷,在果树下套种西瓜,长短结合,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收入。
如今,52岁的林绍义早已建起了新楼房,20多岁的儿子也当起了他的助手,从事鲜果的运输与销售。“他执著追求,勤劳能干,不怕苦,不怕累,更不怕失败,不断地投身现代种植业,是全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更是位家喻户晓的科技示范户!”该村党总支书记叶志昌这样评价林绍义。
宁文武
林绍义(右)在采摘蓝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