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 刘小兵/文
仲夏时节,回到故乡。白天,徜徉在十里故园,心情爽朗。夜晚,坐在灯火通明的房子里,不由地想起儿时故乡的夏夜来。
小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住在两间砖房里,房前有一口池塘,每到夏夜,三三两两的邻居,都会手拿蒲扇,来我家串门。热情好客的父母会烧上一壶水,泡上甘草、金银花之类的,以解大家的暑气。在我的记忆里,邻居们仿佛个个都是谈古论今的高手,什么夸父追日、女娲造人,什么孔明借箭、关云长水淹七军,什么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下海经商……一路娓娓道来,常常听得我忘了做作业,直到被父母一再提醒,才恋恋不舍地拿起书本。那一个个夏夜,我一边在灯下赶着作业,一边侧耳听着屋外摆起的“龙门阵”。那优美的传说,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富农惠农的改革政策,早已入脑入心,听得我心驰神往。
那时,夏夜的聚会往往要等到大家哈欠连天、睡意朦胧时才结束。而随着人们的离去,夏夜的妖娆也一点一滴地展露开来。月朗星稀的时候,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泼洒在青碧的荷叶上,在宁静清澈的池面上投下斑驳的碎影,似乎为荷叶披上了一层轻盈的霓裳。而青蛙则齐聚在荷叶上,兴奋地展开歌喉,纵情地欢唱开来。那清越、高亢的嗓音似乎在为美丽的夏夜呤颂着一曲曲动人的歌谣。在这样的“歌声”里,我常常枕着悠悠的夏风,随着那此起彼伏的咏叹,陶醉在故乡甜甜的梦境里。
后来,家里平房拆了,建了两层楼房,屋前的池塘也被水稻田所代替。每到夏夜,家家户户大门紧闭,你来我往的串门也越来越少,更别说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聊天了。更让我不习惯的是,荷花、蛙鸣也没有了,再也看不到荷塘月色的静美了,心里空落落的。
如今,重回故乡,老家的两层楼房已翻修成了小洋楼,更让我惊喜的是,屋前的池塘又回来了。塘里遍栽荷花,消失了多年的蛙鸣更是重新放声歌唱。父亲告诉我,他和母亲退休后,为了发挥余热,便在自家小院办起了休闲农庄。为了留住那些久居钢筋水泥里的城里人,唤醒他们的乡村记忆,于是便修了塘,栽了荷,养了鱼。想不到的是,此举竟得到了城里人的一致点赞,说父亲的创意唤回了他们心中久违的乡情。
循着清悠的荷香,我踱到阳台,望着璀璨的灯火,感受着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沉浸在醉人的夜色里。“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故乡的夏夜哟,你永远都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