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人 物 速 写
赖建红,1965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吉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高级农艺师。30年来,她扎根基层,致力于安吉白茶产业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主持起草了《安吉白茶》省级和国家标准,参与制定了安吉白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计划等。虽有一身学识,但她拒绝企业高薪聘请,她说:“人的一辈子,能坚持不懈专注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种成功。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用我的知识助力安吉白茶产业发展。”
说起安吉,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安吉白茶,也正是这片叶子,让这里的百姓走上了致富之路。安吉县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赖建红自1984年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与茶打交道,参与和见证了安吉白茶的发展壮大,可以说是这片“富民叶”背后的大功臣。“刚到农业局工作时,安吉白茶发展还没有起步。”赖建红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在政府鼓励下,安吉白茶开始走向规模化发展之路,但发展瓶颈也随之出现:由于缺乏种植技术,茶树扦插成活率较低,影响产业的发展。攻关白茶种植技术的难题,很快落到赖建红等人的头上。
茶树与其他树不一样,春季是采茶季,炎热的七八月根系生长最快。为提高茶树扦插成活率,白天,赖建红经常是一整天待在茶园里查看茶苗的长势;晚上,她又要加班加点查阅资料、研究方法……
就这样,赖建红和同事们经过半年多的观察和研究后发现,施肥管理不当、夏季遮阳冬季保温设施不好等原因,是导致茶树扦插成活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很快,赖建红主持起草的《安吉白茶生产管理技术》《安吉白茶标准化生产模式图》等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陆续发放到茶农手中。如今,每亩茶苗的出圃量,由过去的8万株提升到了15万株左右。
安吉茶树大规模种植后,炒茶效率却不高,影响安吉白茶的品质。赖建红和同事又忙着四处寻找适合安吉白茶炒制工艺的制茶机械,这些年来,安吉白茶的炒制经历了手工炒、单机半自动机械化炒、清洁化生产线等跨越。现在,全自动化炒茶不仅效率高、成本低,而且茶叶形态美观、品质好。
在采访赖建红时,不时会被前来咨询的农户打断。溪龙雅思茶场的负责人薛勇专门前来咨询茶场抗旱问题,赖建红耐心给予了解答。“我和赖站长认识很多年了,她是一个非常负责人的人。今年夏天特别热,赖站长冒着高温,好多次到茶场实地指导我们抗旱,每次她都是汗流浃背,但她从没有怨言。”薛勇告诉记者。
记者翻看赖建红工作的履历,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十多个重量级奖项凝聚着赖建红的汗水,更显示出她的价值。这些年来,有上级单位希望调她去,她婉言谢绝了;有老板以高薪或入股的形式邀请她加入,也被她婉拒了。“人的一辈子,能坚持不懈专注做好一件事也是一种成功。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用我的知识为安吉白茶发展做出贡献。”赖建红说。
也正是有赖建红等人的默默耕耘,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迅速:从单株母树发展到如今17万亩茶园,产值超22亿元,当地农民人均年增收近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