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人物

脚踏实地寻出路 美丽农业入景来

——记萧山区畜牧兽医局畜牧管理科科长陈阳

  □见习记者 杨凌紫
人 物 速 写
  陈阳,1983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杭州萧山区畜牧兽医局畜牧管理科科长。自参加工作以来,陈阳扎根基层,坚守职责,在农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业环境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2016年起,他与同事密切配合环保部门,督促养殖场做好设施建设,推进萧山区农业水环境治理,8月底,全面完成65家规模水禽养殖场的“一场一档一牌”生态整治,养殖业清洁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萧山南片有几位种粮大户今年刚开始试验稻鸭共育养殖模式,今天过去‘取经’。”8月29日早上8点多,陈阳拿着草帽和同事一道,前往萧山戴村镇南山村的南山水稻专业合作社。近段时间,他和同事们一直在探索循环高效的水禽养殖模式。
  “稻田里养鸭的密度有多大?”“污水如何处理?”陈阳边在鸭棚、水渠、稻田间来回走动,边向当地养殖户了解稻鸭共育的成效。“传统节本的做法不一定等于低效落后,如果稻鸭共育模式既能让农民增收,也能带来生态效益,就应该鼓励支持。”陈阳对记者说。
  随后,陈阳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楼塔镇大同二村,该村的种粮大户俞建国在梯田里养起了蛋鸭。“鸭粪留在稻田,排泄物可肥田,稻谷又能饲养鸭子。”陈阳欣喜地发现这里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逐渐成型。不过,俞建国在种粮方面是能手,在养鸭方面却是新手,陈阳边向他询问养殖中遇到的问题,边掏出本子一一记录下来。“等蛋鸭开产的时候天也冷了,我们还会过来,看是否要添加饲料来保证产蛋质量,还要看保暖措施够不够,另外要注意防疫工作,大家一起想办法把稻子种好、把鸭子养好。”陈阳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
  去年10月以来,萧山区加快构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和生态畜牧工程建设。陈阳和同事们一道深入基层,把全区的规模养猪场、养牛场挨个儿“筛”了好几遍。在他们的反复劝导下,养殖户从最初的观望犹豫转变为积极主动投资建设粪污处置设施。6月底前,全区21家保留的规模养殖场顺利完成污染治理。目前,全区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9010吨/日,共建成堆粪棚面积2.82万平方米,氧化塘/储液池容积46.27万立方米,平均每家养殖场自主投资935万元以上。
  趁着养殖业环保提升整治的势头,7月起,陈阳又将目光投向了1500羽以上水禽场整治。“目前,我区水禽养殖仍然以中小散户为主,‘一刀切’地采取工业化、设施化治污验收的做法并不适合本地实际。如何将其纳入生态治理的轨道,节本增效,循序渐进,才是当下之策。”陈阳说。8月起,陈阳带领同事们结合先前调查,创新性地摸索并实践了水禽养殖场“一场一档一牌”生态消纳制度,对辖区内存栏1500羽以上水禽养殖场的养殖模式、配套消纳面积、去向、用途等信息登记造册并挂牌公示,使得水禽排泄物消纳利用去向可靠、消纳场地稳定匹配,同时还引入了第三方环保检测机构参与水禽场生态治理效果评估,实现了生产指导有据可依。此外,他们还不断挖掘和总结现有的渔鸭混养、稻鸭共育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得到了农户们的肯定。
  “学无止境,要向一线的养殖户、技术专家学先进的做法,共同为畜禽养殖出把力。”陈阳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