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李军/文 本报记者 叶敏/摄
金秋十月,稻穗泛黄,蔬果满园,浙江大地生机盎然。10月18-19日,全省农业“两区”建设暨“互联网+现代农业”现场会在海盐县召开。18日下午,记者随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世界名猪文博园等四个基地,亲身感受我省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魅力。
生态循环“造”精品
走进位于海盐县沈荡镇的浙江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鳅种养生态基地,金色稻田稻穗低垂,谷粒饱满,让人喜上眉梢,稻田四周的环沟里还养着不少泥鳅。“基地采用稻鳅共养的生态循环模式,全部使用有机肥料,不使用化学农药,产出的大米都是精品。”“80后”的公司负责人陈小东热情地向与会代表们介绍,“稻鳅共养平均每亩毛利能达1.5万元”。陈小东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法学专业,公司还有一支由12名大学毕业生组成的电商团队,曾实现34个小时68万元营业额的销售纪录。听了陈小东的介绍,副省长孙景淼“点赞”道:“这么多大学生来做农业,浙江农业大有希望啊!”
“机器换人”减负担
与会代表还没来得及从三羊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养结合的“生态梦”中回过神来,又被位于海盐县华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华星农场深深地震撼了。1000余亩稻田生机勃勃,长势喜人的“甬优12”、“浙优18”等让与会代表赞叹不已;植保无人机嗡嗡作响,在稻田上空灵活“翱翔”;按高标准建设的高效节水灌溉设施遍布田间……“现在种粮早已不是过去的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在我们这里,水稻育苗、插秧、收割、烘干等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农场负责人许玉君向与会者介绍,农场采用“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每亩晚稻产量可达750公斤,小麦300公斤左右,年生产粮食1050吨。
全产业链布好局
地处海盐县元通街道的世界名猪文博园,由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内世界名猪博物馆、小猪乐园、美味猪肉O2O体验馆、院士工作站等一应俱全。“这个文博园建得好,原来猪还可以被赋予这么多的文化内涵,真了不起!”参观中,与会代表频频点头,称赞不已。与会代表还通过物联网监控终端管理系统,实时查看了青莲生猪从保种育种到牧场饲养再到肉品加工、物流配送等环节。“公司深耕生猪产业16年,以一头黑猪撬动产业生态链重塑,目前的生产经营已涵盖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生猪屠宰、肉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门店、文化旅游等生猪产业各个环节,完成了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布局。”公司品牌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三产融合促发展
虽然下起了雨,但与会代表兴致不减。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海盐秦山万奥农庄,与会者发现,芦荟种植园里的一幢幢钢架大棚鳞次栉比,蔚为壮观。万奥农庄是省级农业示范精品园,种有1200亩芦荟,是华东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设施芦荟基地,被誉为“中国华东芦荟第一镇”。“除了芦荟种植园,农庄还建有葡萄生态种植区、油桃种植区、立体草莓采摘体验区和其他休闲娱乐区。”农庄负责人万福祥说,农庄通过种植、加工与乡村休闲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人们登上万奥观景台,农庄的秀美风景尽收眼底。万福祥自豪地说:“在田园追梦,一直是我的心声和目标,我有信心把万奥农庄越做越好。”“两区”建设“壮筋骨”,田园追梦谱新篇。凭借农业“两区”建设的久久之功和我省“三农人”的多彩实践,在土肥水美的浙江田野,一幅美丽农业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景象已处处呈现。
10月18日,副省长孙景淼(前右二)在海盐县万奥农庄考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