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松阳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为农民提供“保姆式”服务

  “没想到,第一年就喜获丰收,每亩至少有400公斤的产量。”日前,在海拔600多米的松阳县安民乡曹竹村杨坑儿自然村,一片30多亩的有机杂交稻正在人工收割中,村民谢娟荣说,“这要归功于县里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老专家。”
  这片杂交稻田原本是30多亩荒芜水田,经乡政府开发后,在2016年初被谢娟荣承包,计划种植有机杂交稻。由于缺乏种植经验,谢娟荣向松阳县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吴振辉求助。此后,无论是种子播种、插秧、苗期管理还是成熟阶段的收割,吴振辉先后十多次上山,全程跟踪观察、提供技术指导,并根据杂交稻的生长情况及时提出耕作改进措施。
  这已经不是松阳县老科协的专家们第一次发挥经验和科技优势,为农民提供创新农业科技支持了。成立三年来,老科协积极服务“三农”,先后接到300多个求助电话和服务邀请,下点服务1500余次,此外还组织专家为农民举办了茶叶、香榧等农业科技培训。
  在松阳县古市镇下黄圩村,村民徐伟众正忙着紫鹃茶的育苗培育管理。徐伟众说,紫鹃茶是2012年冬季从云南引进的,因为生长环境不同,培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幸亏老科协的专家们与他一起探讨解决,提供各种技术支持,通过努力,紫鹃茶育苗成活率不断提高。
  在专家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指导下,该县大东坝镇燕田村的500亩香榧基地套种茶叶;水南街道踏步头村130亩油茶基地套种旱稻,起到了示范作用;“玉米、蚕豆、马铃薯”四熟制栽培模式试验成功,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近年来,改良、活化土壤,提升地力,是老科协专家专注研究的重点。他们将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为工作切入点,通过专题调研、实地试验进行有机肥应用示范、效果调查和质量检测,通过举办研讨会和培训班提高农户使用的积极性,为松阳县政府制定出台使用商品有机肥补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首期全县推广商品有机肥达5500吨,每吨补助200元。
  孙丽雅 刘土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