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畜牧兽医

建立全程监管系统 优化处理点布局

湖州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获省领导肯定

  □见习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近日,副省长孙景淼对湖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模式的做法做出批示,认为湖州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近年来,湖州市按照“政府监管、财政扶持、企业运作、保险联动”原则,建立起融病死猪源头收集、集中处理、保险理赔于一体的全程监管系统,基本实现生猪养殖与保险联动、病死动物收集与无害化处理“双全覆盖”。目前,全市55.9万头存栏生猪实现统保统赔,系上价值4.69亿元的“安全带”, 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处理病死猪超29万头,病死猪收集处理率、生猪理赔率均达100%。“需要处理的病死猪数量有限,因此我们优化布局,只建立了1个市级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而县区级设立了25个病死动物收集点,避免资源浪费。”湖州市畜牧局办公室主任来莉向记者介绍,各县区收集点在接到养殖场(户)报告后上门收集,保险公司同步做好登记工作,随后运回、贮存病死猪,当贮存至一定数量时由市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转运、入库并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收集数、移交数等相关数据则实行每月逐级上报。形成“场户报告、乡镇收集、县市监管、中心统一处理”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记者了解到,去年湖州安排653.32万元经费保障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长效运行。在生猪无害化处理和保险联动后,只要不在禁养区内并进入全市病死猪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的生猪养殖场(户),其所有生猪包括仔猪均可入保。投保过程中,各级财政给予85%保费补贴,养殖户只需承担15%的保费,能繁母猪与育肥猪的承保比例为1:20。按照能繁母猪、育肥猪保险费分别为60元/头、27元/头来算,养殖户只需花费9元/头或4.05/头的投保成本,而最高可获得600元/头的保险赔偿。养殖业主、收集点、无害化处理中心和保险公司成了互利互惠、彼此制约监督的共同体,这使病死猪乱丢弃现象从根本上得以改变。“除了生猪,湖州还不断探索将更多畜禽种类纳入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体系中。”来莉告诉记者,从去年3月开始,湖州针对当地湖羊养殖量大的特点在全省率先推出了病死湖羊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
  此外,湖州还建立了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平台和视频实时监控系统,通过视频监控和数据分析、比对及图绘,直观地反映各收集点库存量、收集量、出库量、处理量及财政资金补助等动态情况。同时,通过在网上公布收集电话号码与监管部门、普及防疫知识等,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生猪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工作的监督平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