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泽州:特色农业助力农企双赢

  □本报记者 裘云峰
  地处太行山南麓的泽州县,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县。近几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通过建立无公害蔬菜、经济林、食用菌、生猪家禽等规模种养基地,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最近,记者随全国农民报山西行记者团来到泽州县彤康食品公司采访。一进入公司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山楂香味便扑鼻而来,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楂果清洗、打浆、去核、酶解……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公司依托泽州是全国知名山楂生产基地这一优势,投资生产以山楂为原料的果酒系列产品,产品一问世,便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被选为大连达沃斯年会文化晚宴及闭幕酒会酒品之一。”彤康食品公司董事长赵武锁告诉记者,他们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既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对原料和劳务的需求,又带动了企业周边农民脱贫增收。
  随着“彤康”山楂系列产品开发成功,泽州县原先滞销的山楂有了出路。彤康公司通过合作社,收购周边20多个村庄、3000多户农户生产的山楂等农产品,使周边农民每年人均增收7100多元。
  据了解,泽州县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集中连片”的原则,围绕特色抓产业、产业强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思路,全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该县以丹河沿线为主,在北义城、高都两镇建立了10多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以环城高速、长河流域为主,建立了畜禽养殖基地;以彤康公司为依托,在高都、李寨、山河、柳树口等7个纯农山区乡镇建立了有机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此外,还在犁川、李寨、南岭、柳树口等南部山区乡镇建立了经济林和蚕桑生产基地,在南村、大阳、巴公、李寨、北义城等乡镇建立了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通过这些种养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年产5.5万吨小杂粮、12万吨蔬菜、2万吨食用菌、5万吨干鲜果和出栏100万头生猪的农业产业体系,既保障了全县的“粮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