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伴着明媚的阳光,龙游县模环乡模环村村民张卸荣在田野上开始“晒秋”了——金灿灿的金丝草。
在堆如山高的金丝草旁,装了小马达的打稻机正在“嘶嘶嘶”工作,三位村民一字排开,抓起一把金丝草,放在圆形的打稻机轮上,刷刷来回几下,一颗颗如小米大小的青色金丝草籽就从叶缝间脱落到储藏袋里。
张卸荣原是养鱼户,5年前开始种植金丝草,如今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多亩,年产量达1.5万公斤。
在张卸荣承包的鱼塘附近有一大片田,之前因为种植条件不好成了荒田。张卸荣想着为种金丝草创造些条件,他先给田块清沟,再垒高田畦,保证田块排水顺畅。想不到,一年后田里的金丝草长势没受到影响。今年因为晴天居多,金丝草刚好吸收田里的水分,品质反而比旱地里的长得还要好。“种植时一定要把握好密度,保持每株约50厘米的间距,金丝草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像伞那样打开来,太密就阻碍生长了……”这些经验都是张卸荣自己一点点摸索总结出来的。
因为产量大,收割了的金丝草没有场地堆放,张卸荣的销售方法也与他人不同,“边收边卖。”据他介绍,以前当废料而无人问津的金丝草籽,现因其有药用价值成了抢手货,常有人来收购,每公斤可卖4元左右;而打完草籽的草秆每年有扫把厂前来订购,每公斤价格也在4块上下,两者加起来,收益很可观。
邵美霞 章承月 周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