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杨凌紫
本报讯 近日,记者在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洪典村看到,村道两侧是成片的荷花塘,虽然荷花已凋谢,但凋零的荷叶仍给村子增添了别样的秋色,一些游客在荷花池间的小道上散步赏景。
王江泾镇地处秀洲区北部,地势低洼,过去常受“有水必淹,有雨必灾”的困扰。由于“水患”导致农田排涝困难大、成本高,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2012年开始,省市区三级农技推广基金会联动立项支持秀洲北部的王江泾、油车港、新塍三镇推广湿地种养结合多模式示范区,其中王江泾镇推广以种植莲藕为主,同时套养甲鱼、泥鳅、黑鱼等的湿地种养结合模式。“藕田里养的甲鱼可以吃藕田里鲜活的小鱼、小虾、虫子,其生长环境与野生甲鱼相似,每亩放养数量不超过300只,养出的甲鱼品质特别好。养殖5年的甲鱼上市后每公斤售价可达200元,比普通温室养殖的甲鱼价格高70元左右。”王江泾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陶顺法向记者介绍,一方面,甲鱼的排泄物为藕提供了肥料,可减轻藕病害,另一方面,莲叶面积较大,夏季可有效降低藕的田内水温,为甲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这一种养结合模式,使水生作物种植和鱼类养殖实现了共赢,王江泾地势低洼的劣势转为了优势。
王江泾镇除种植茭白、茨菰、水芹等水生蔬菜品种外,还引种了“鄂莲7号”“花奇莲藕”“雪莲藕”等一系列莲藕新品种,同时,设立示范点试验莲藕套养甲鱼、泥鳅、彩鲤、黑鱼,空心菜套养鱼,稻田套养甲鱼、泥鳅等7种种养结合湿地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湿地农业效益。据统计,莲藕亩效益达到1975元,最高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亩纯利可达7254.3元。
与此同时,当地还开展稻藕轮作,以稳定粮食生产。2015年,基金会和王江泾镇联动,把50亩莲藕田转回为稻田,开展藕稻轮作试验。“藕粮轮作种出的稻米品质更好。”秀洲区农技推广基金会副秘书长卜柏兴告诉记者,由于之前种过藕,农田变得更加肥沃,种出来的稻谷颗粒饱满,所以农民仍可放心种稻。
在农技推广基金会的引导下,当地政府、农经局也为该项目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并通过鼓励农民个人或整村流转土地,交给莲藕种植大户、企业等经营管理,使得新模式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今年全镇水生植物种植面积达28390亩,其中莲藕种植面积为23640亩,种养结合面积为6030亩。“土地流转后交给经营大户、企业等管理,农民可获得每亩1000元左右的流转费,从土地解放出来后,当地农民又转入二、三产业打工赚第二笔收入。另外村里也节省了排水等支出,还可以获得每亩50-100元的租金用于农村道路建设、环境美化等公益事业,一举多得。”陶顺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