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开始探索“三位一体”改革,到2014年开展农合联建设试点,再到2016年全面推开,台州的农合联建设在不断摸索中前行,逐步实现了组织功能与服务功能的同步推进。2016年7月,全省“三位一体”农合联建设现场会在临海召开。中农办、全国供销总社、省委省政府领导先后对台州的农合联改革给予了肯定。
台州从“搭”“建”“促”三个字入手,成就了独有的农合联建设特色。
搭架子:
不拘泥于行政区划,突出农民主体
台州坚持农有、农治、农享原则,按照行政层次设置,自下而上搭建三级农合联组织体系,实现全覆盖。
注重区域特色。乡镇级农合联组建不拘泥于行政区划,从实际出发,因地、因产业多种形式组建。比如,仙居根据乡镇数量多、规模小的实际,以中心镇为核心统筹周边乡镇,成立6个协作区农合联,服务范围涵盖全县20个乡镇(街道);天台根据茶叶、高山蔬菜、杨梅、蜜梨等产业集中情况,将15个乡镇合并建立东、西、南、北四个片区农合联,每个片区设服务中心,集中服务片区农业产业;玉环根据渔业发展情况,在坎门设立渔业合作联合会,专注服务渔业产业;黄岩根据乡镇小而多的实际设立11个乡镇农合联、8个派驻办事处。在乡镇级农合联基础上成立县农合联,继而成立市农合联。
突出农民主体。全市1个市级农合联、9个县级农合联、96个乡镇级农合联共吸收会员7676名。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136个,占66%。市农合联共吸纳会员141个,其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112个,占79.4%;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4家,占17%。产业涵盖西瓜、西兰花、葡萄、柑橘、枇杷、杨梅以及粮食、蔬菜、茶叶、生猪、水产养殖等。
建机制:
确立实体运作制度,党建引领发展
在建设农合联过程中,台州坚持做好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确保农合联实体运作、健康运行。
建立实体化运作两项制度。坚持把农民合作基金和资产经营公司当作为农服务的重要物质基础,明确市级农合联合作基金规模为4000万元,临海、温岭、玉环各3000万元,其他各地不少于2000万元。并相应完善基金工作机制,确保滚动发展。发挥供销社资产经营公司的牵头作用,合股组建资产经营公司,并强化项目建设,实现实体运作。比如,天台县将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天台项目的6000万元资产划给农合联;温岭市政府将投资3亿元,集农产品交易中心、仓储保鲜中心为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中心部分资产划转由农合联经营,并将老供销社办公楼置换新城1000余平方米街面办公房,建设“三位一体”为农服务中心。
以党建引领发展。台州各地在筹建农合联过程中,加强对农合联党建工作的探索,以党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如临海涌泉农合联对辖区所涉领域上下游党组织开展全面摸排,把产业链上的党组织联合起来组建党总支,共下辖合作社、供销社、电商协会等党支部9个、党员90名,并将梅岘、外岙等2个柑橘特色村党支部纳入双重管理,实行共建共管。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平台、深化合作、强化服务,为农村经济改革发展打造了新的“红色引擎”。
促运行:
探索多种合作形式,注重内涵提升
农合联建起来后怎么办?台州以构建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与促进农业经营主体间联合合作、创新合作方式为重点,促进农合联服务功能发挥。
整合生产、供销、信用服务。在生产服务上,以全市21家线上线下庄稼医院、1267家农资门店为核心提供“智慧农资”服务,并实行全域肥药双控、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如天台以农合联为依托,推行全县域肥药双控、全智能技术管控、全品种安全检测、全渠道市场营销、全流程质量溯源,打造“‘五全’透明农业”。在供销服务上,以全市1918个各类商贸综合体、4个电商平台、75个电商服务站为载体,畅通日用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流通渠道。在信用服务上,以全市5家农信担保公司、6家资金互助会及与农商银行为依托,联合推出各类普惠金融方案,服务农村金融小贷,解决农民贷款难题。如临海农合联2016年开发系列金融产品“惠联贷”,授信2508户,贷款1858户、金额2亿多元。
促进经营主体间联合合作。探索“合作社+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农户”“农合联+企业”等多种合作模式,引导产业链同专业主体横向合作,扩大经营规模。如临海小芝镇7家合作社共同组成永泰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纵向合作,发展一体化经营,形成共同利益,实现共建共享。如台州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与合作社、农户合作,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和技术指导,统一防疫,统一提供启动资金,形成规模化、生态化效应。引导跨产业链不同主体交叉合作,推动三产融合。如临海农合联与东方永安集团合作建立产业合作园,打造集农业产业集聚、农产品展示展销、农民大学生和经营主体创业孵化、“三农”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
探索新型合作方式。尊重农民首创,探索投资合作、消费合作、保险互助等合作方式,实现产业联合、服务共享。如玉环县政府拔出专项资金1200万元,支持消费合作社创新试点,由消费者联合发起成立消费合作社,合作社社员既是成员,又是消费者,既提供服务,又享受服务。目前,全市共成立消费合作社23家。 沈玲临海农合联服务中心内,工作人员在布置春耕服务事项。 郭星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