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程益新 季颖
裴家地,一个小小的村落,在江山却妇孺皆知,只因这里是江山绿牡丹茶的发源地,产出的江山绿牡丹茶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然而在浙江这个绿茶大省,“江山绿牡丹”只是其中一朵小浪花,尚未在“浙江十大名茶”中谋得一席之地。近日,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和江山市政府联合召开“专家进茶乡 点拨绿牡丹 服务面对面”暨江山绿牡丹茶品质提升研讨会,多位省茶产业技术团队专家献计献策,期待2017年江山绿牡丹茶能够更加“娇艳”。
专家支招,打造品牌
“江山绿牡丹茶我是早有耳闻,却没有深度接触过。”中国茶叶学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阮建云说,“江山绿牡丹”30多年前就已经创牌,安吉白茶、松阳银猴创牌均晚于它,可为什么现在名气不如这两者,值得深思。
阮建云建议,政府应该通盘考虑,规划先行,制定出最近5-10年的发展路线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举全市之力打造好这一品牌。
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副院长苏祝成也认为,政府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细分群体,抓住一些潜在客户。同时,多出去举办一些品鉴会、博览会、论坛,扩大知名度。“在安吉白茶每年的茶商大会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蜂拥而至,会场上几千个订单现场下单,很是热闹。”苏祝成说,这是江山绿牡丹茶发展中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文化为魂,擦亮品牌
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亚平是此次会议的茶企代表,他谈了很多绿剑茶的发展经验。“绿剑茶现在的宣传语是:西施越王绿剑茶。我们把诸暨的文化特色放入广告语中,让人想不记住都难。”马亚平说,江山绿牡丹茶可以结合江郎山的风光、牡丹的国色天香、江山美人的经典故事,发掘其文化底蕴,做出有特色的品牌和产品。
苏祝成建议,江山绿牡丹茶在打造品牌过程中,要有完整的方案,统一设计视觉标识,让其有一套包含文化、品质等在内的形象进行艺术呈现,并统一到全市范围。
省茶产业技术团队产品组组长陆德彪说,裴家地村海拔800米,负氧离子高达2万多,生态环境非常好,如何向环境要效益,值得探讨。他说,著名作家王旭烽曾描述江山绿牡丹:“茶之美女绿牡丹,细细楚腰,盈盈一握;清嫩汤色,鹅黄柳绿;曲径通幽,暗香盈袖”,在打造品牌时,结合这样一种意境,可以让消费者对江山绿牡丹茶有无穷的想象。
营销推广,唱响品牌
“目前最急迫的还是宣传营销。”这是江山市众多茶农的共同心声。“仅仅靠个体来宣传,力量既单薄又分散。”江山市裴家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岳华说,江山绿牡丹茶的品质与周边开化龙顶茶不相上下,但强大的广告效应,使得开化龙顶茶的名气远超江山绿牡丹茶。
其实,对于江山绿牡丹茶而言,2016年是有收获、有提升、有跨越的一年。从去年开始,在江山市实施农业传统产业振兴三年行动中,茶叶振兴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去年4月份,江山绿牡丹茶首次进杭州召开品牌推介会;5月份,在省绿茶博览会上,江山绿牡丹茶香飘青海高原。6月份,江山绿牡丹茶被北京国际茶业展组委会指定为展会用茶,这股香醇受到世界各地茶友的好评。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如今我们在茶园里套种花卉打造五彩茶园、做绿剑茶叶酒等衍生品,打造农旅融合的梦想小镇。”马亚平说,江山绿牡丹茶可在一二三产融合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
陆德彪说,目前“江山绿牡丹”的茶事活动影响范围较小,可通过和旅游部门合作等方式,将经销商请进来,在江山的好山好水中共饮好茶。
而接下来,江山市还有很多事在筹划着:3月19日在裴家地举办的开茶节、4月22日在杭州举办的全民饮茶日、5月份将参加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6月份参加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并策划专题活动……希望江山绿牡丹茶能够借各项茶事活动的东风,在政策助推下,走上品牌发展的快车道。
专家查看茶树生长情况。 本报记者 程益新 摄
四位专家受聘为“江山绿牡丹茶技术顾问”。本报记者 程益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