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戴先生一家驱车到温岭市泽国镇湖亭村采摘草莓。一下车,戴先生便和陈苏彩熟稔地打起了招呼。“一到草莓采摘季,他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陈苏彩笑着说,每次来,戴先生都会带不少草莓回去,不仅自己吃,还送给亲朋好友。
陈苏彩便是这片草莓园的创办人。因为种出来的草莓软糯香甜,陈苏彩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17年来,陈苏彩不仅创办了振益草莓专业合作社,买下了温岭市第一份农产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还打响了“草果缘”的品牌。
葱蒜“驱病”,草莓园里搞起“生物技术”
2000年,陈苏彩在自家地上种了半亩草莓。“之前,我是做拆解电器生意的。”陈苏彩说,因为这个行业对环境污染大,且对自身的健康也不利,于是,她就想到了改行做其他生意。
巧的是,当时临海的一个客户也正尝试着转型,改行种起了草莓。“也许这是一条新出路,”陈苏彩便启程去了临海,到这个客户的草莓园里去考察。
实地踏访后,陈苏彩要改行的决心更大了。于是,她把自家的田留出半亩,用于种草莓。为了种好草莓,陈苏彩专门跑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农技专业书。
做一行,专一行。虽然种植面积不大,但陈苏彩却花了四五千元,为草莓搭了个大棚。“草莓有什么病虫害,什么时候浇水、该浇多少水,怎样授粉等,书上都写得很明白。”
在陈苏彩的草莓棚里走上一圈,你会发现各种“生物技术”:葱、大蒜混种在草莓园里,每个棚里还饲养着一箱蜜蜂。这些“装备”,在她种植之初就用上了。而这些技术,正是她从书本上学的。“葱可以预防白粉病,大蒜可以预防灰霉病,蜜蜂是用来给草莓授粉的。”正是因为用上这些“生物技术”,在别人草莓园大规模爆发病虫害时,陈苏彩的草莓却安然无恙。
转眼,陈苏彩的草莓迎来了丰收。为了推销草莓,陈苏彩开始奔波于泽国的市场和水果摊之间。那时,草莓的价格不高,上门来收的话,6元一公斤就算不错了,经济效益不高。经过努力,陈苏彩终于对接上了一家水果店,这家水果店以16元一公斤的价格,收购她的草莓。
这一年,陈苏彩尝到了种草莓的甜头。虽然只有半亩地,但收入达1万元,这让她喜出望外。
积累经验,草莓产量日趋平稳
种草莓的前景不错,陈苏彩干脆放弃老本行,全心全意种起了草莓。半亩,2亩,5亩,16亩……陈苏彩的草莓园越来越大。
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却让陈苏彩措手不及。2004年,一场不大不小的台风让陈苏彩的草莓园遭受重创。虽然风力不大,但降水较多,且湖亭村地势较低,草莓园一下子“水漫金山”。这种情况,书上可没有提及。陈苏彩一下子慌了神,马上致电同行,寻求解决方法。“对方说,要在草莓苗被水淹之前赶紧拔起来,等水退了,再重新种上去。”陈苏彩和丈夫马上跑到草莓园拔苗,但为时已晚,草莓苗仅存活了三分之一。
让不少温岭人记忆深刻的“云娜”台风,也给草莓园带来了重创。“我还记得那天,我和丈夫两人凌晨5点不到就开始拔草莓苗,一直拔到下午5点多,但还是来不及。”陈苏彩说,由于风雨实在太大,拔的速度赶不上积水上涨的速度,到了傍晚,不少草莓苗已经淹没在水里。
为解决这个问题,陈苏彩把草莓园“转移”到了打角村。但是,由于前期购买的草莓苗出了问题,陈苏彩的草莓得了炭疽病。“炭疽病相当于草莓的‘癌症’,很难治愈,只能拔除。”爆发炭疽病时,草莓已快结果,没办法,陈苏彩只能忍痛把所有“患病”的草莓苗全部拔掉。这次,陈苏彩损失了10多万元。
痛定思痛,陈苏彩总结经验教训,决定不再扩种,并在前期选种上下起了功夫。渐渐地,陈苏彩的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草莓的产量也趋于平稳。“今年由于天气的原因,草莓总体上产量有所减少,但我家的草莓并没有减少产量。”经验丰富的陈苏彩说,去年夏天天气过热,自己等到10月份才开始种植,因此保证了产量。
合作共赢,牵头创办合作社
2015年2月1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温岭分公司的工作人员为温岭市振益草莓专业合作社送去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铜牌。这是温岭市首家为食品安全进行投保的单位。
而这家为草莓买保险的合作社,便是陈苏彩负责牵头成立的。陈苏彩说,在泽国镇农办的牵头下,自己为草莓买了份“保险”。如果消费在食用他们的草莓后出现问题,最高可赔付5万元的医药费用。“其实赔付是其次的,主要还是给大家吃‘定心丸’,让大家能够吃得放心。”
陈苏彩说,合作社对于种植户的要求很高,比如要规范管理流程、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等,“‘考核项目’很多,有合作社做‘后盾’,消费者对草莓会更有信赖感,对于扩大销售很有帮助。”
为了成立草莓专业合作社,陈苏彩跑到石桥头等地,和当地的草莓种植户沟通,希望他们能加入。功夫不负有心人,奔走了一个月后,“温岭市振益草莓合作社”正式成立,陈苏彩的草莓渐渐走上了品牌之路。
把关质量,走上品牌之路
去年2月,陈苏彩终于拿到了“草果缘”的商标。“有了品牌,我的草莓就有了更宽广的销售渠道,比如在超市里上架;而且,有品牌的产品,更能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为了打响品牌,陈苏彩严把草莓质量关。在草莓大棚一旁的小房间里,堆放着一箱箱还未拆封的牛奶。这些牛奶,都是用于灌溉草莓园的。“‘牛奶草莓’实际上是日本的一个草莓品种,因为吃起来有淡淡的牛奶香,才得名叫‘牛奶草莓’。”陈苏彩说,虽然叫“牛奶草莓”,不过,鲜有农户真正用牛奶浇灌。
在种植之初,陈苏彩的牛奶草莓也并未用牛奶浇灌。使用牛奶浇灌,源于一次偶然。“我们村里有人养了奶牛,牛奶产量很高。”陈苏彩说,有一天,这名奶农找到她说,牛奶草莓,是否得使用牛奶浇灌?并希望她能购买自己的牛奶用于浇灌。
奶农的话让陈苏彩眼前一亮。用牛奶浇灌,草莓会不会口感更好?于是,陈苏彩便买下奶农每天卖剩的牛奶用于试验。没想到,一段时间后,“喝了”牛奶的草莓,颜色果然更为亮丽,光泽度更好,吃起来奶香味也更浓了。
就这样,陈苏彩开始大规模采购牛奶,除了同村奶农,她还联系一些超市,批量购买即将下架的牛奶。用牛奶灌溉草莓成本虽高,但陈苏彩却借此拓宽了客户群,“近的如大溪、路桥,远的如松门、石塘等地,都有人专门开车过来买我的草莓。”说到这里,陈苏彩一脸自豪。
陈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