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种粮农民新期盼

——来自我省部分粮食主产区的报道(二)

  □本报记者集体采写“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一开春,农民朋友就开始在田野劳作,为今年农业丰收播下希望。近日,本报记者走进田间地头,看到了不少春备耕的新动态、新方法,也听到了农民朋友对春备耕的一些新愿景、新期盼。
盼惠农政策更多些
种粮信心更足
  位于余姚市马渚镇瑶街弄村的余姚市庆德农机专业合作社,有着近50年种粮经验的合作社负责人吕庆德早早就开始备春耕。记者走进合作社的仓库,只见里面摆放着秧苗盘、水稻秧苗基质土、复合肥等农资以及耕田机、插秧机等农用机械。在做好春备耕工作的同时,吕庆德对今年的粮食订单政策更是充满了期待。“去年,粮食订单量不足,订单外粮食虽然可以卖到粮站,但享受不到订单粮食奖励政策,对收益影响比较大。”吕庆德盼着今年能增加粮食订单数量,进一步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金华市婺城区蒋堂镇黄碧垄村种粮大户陈建军早就在为今年的春耕做准备。去年,他经营的1480亩水稻获得丰收。今年,他除了希望粮食生产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外,对粮食生产的扶持政策也有着新期盼。“这几年农机用油成本、农资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租金等逐年上涨,所以希望稻谷收购价能提高一点,惠农补贴力度再大一些。”陈建军说。
盼农机装备更多些
加速缓解用工难
  温岭市大溪镇毛竹下村民联富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春备耕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个个浸种桶内浸着早稻种子,浸满72小时后,这批种子便可以进入催芽阶段。去年,该合作社斥资47万元购买了无人机。“这几年好,从耕地、插秧到植保、收割,水稻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林日伟说,今年,他经营的500多亩耕地能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机械的大量使用,节省了劳动力,缓解了用工难。
  苍南县金乡镇创新农机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装备同样整装待发,随时准备投入春耕生产。“合作社有10台高速插秧机、10多台联合收割机,还有其他一些农机具,总价值达1000多万元。为了保障农机使用安全,我们早早对农机进行了检查维修。”合作社负责人江玉普乐呵呵地说。农资准备齐全,农机多样完善,尽管如此,江玉普心中依然有着忧虑。“育秧插秧阶段的用工问题还是会让人操心。”据江玉普介绍,最忙的时候,合作社的4000亩耕地每天需要100多个工人。目前,当地普通工的日工资在200元以上,技术工达300-500元。“工资高还能承受,最头痛的是叫不到人。”江玉普告诉记者,他期望通过增加农机种类,尽可能地减少用工难带来的影响。
盼生产指导更多些
科技支撑更强
  胡家埭粮食专业合作社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舜江村,目前,合作社水田的翻耕已完成,正在进行浸种。合作社负责人沈鑫中告诉记者,春备耕顺利进行离不开区农林渔牧局的指导。“不久前,上虞区举办了早稻生产技术培训班,请专家指导我们浸种、除草等,还给我们讲解今年的农业政策。区里还开通了‘农技直通车’,我们在生产中遇到困难,只要打个电话,就有专家过来帮忙解决。”沈鑫中说,农技直通车让种粮户有随时可咨询的地方,期望这种做法坚持下去,让他们能学到更多的农业技术。
  当记者走进位于江山市峡口镇王村的江山市瑞丰家庭农场时,一排排黑色的塑料盘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些塑料盘是用于早稻叠盘暗出苗的。据农场负责人缪昌盛介绍,为了提高育苗效率,去年底,他投资20多万元购买了一条早稻叠盘暗出苗机械化流水线。但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不了解加温的时间和具体温度,加湿也难以把控。”缪昌盛告诉记者,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组织专家下乡,帮助种粮大户解决早稻叠盘暗出苗机械化流水线育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随着专家的到来,这些问题迎刃而解。“专家详细讲解了流水线的使用方法,而且又通俗易懂,使负责操作的工人很快理解并掌握。”缪昌盛说,现在,该流水线5天就能培育出可供三四百亩大田使用的秧苗,效率大大提高。“这次专家下乡,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开展得更多。”缪昌盛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