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浙江气象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观云识天”,以突出表现云在天气气候预测和水循环中的巨大作用——

让我们一起“观云识天”

  对于艺术创作而言,云总是能引起人的无限遐想。而在大气科学领域,云可帮助驱动水循环和整个气候系统,在天气预报预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云还是气候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要素之一。云的产生和消散以及各类云之间的演变和转化,都是在一定的水汽条件和大气运动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看不见水汽,也看不见大气运动,但从云的生消演变中可以看到水汽和大气运动的一举一动,而水汽和大气运动对雨、雪、冰、雹等天气现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云与天气
  有天气预兆的云在演变过程中,往往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季节性和地方性,人们可以从这些演变中预测出可能发生的风、雨、雷、电等天气变化。
  当天空中的云按照卷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这样的次序从远处连续移来,而且逐渐由少变多、由高变低、由薄变厚时,就预兆很快会有阴雨天气到来;相反,如果云由低变高、由厚变薄、由成层而崩裂为零散状的云时,就不会有阴雨天气出现。在暖季早晨,天空如出现底平、顶凸、孤立的云块(淡积云),或移动较快的白色碎云(碎积云)时,表明中低空气层比较稳定,天气晴好。
  云的颜色变化也可预兆一定的天气状况,如冰雹云的颜色先是顶白底黑,而后云中出现红色,形成白、黑、红色乱绞的云丝,云边呈土黄色。黑色是阳光透不过云体造成的;白色是云体对阳光无选择散射或反射的结果;红黄色是云中某些云滴(直径在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毫米之间)对阳光进行选择散射的现象。有时雨云也呈现淡黄色,但云的颜色均匀,不乱翻腾。
云与气候
  从地面向上十几公里这层大气中,越靠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也越充足;越往上,温度越低,空气也越稀薄;另一方面,江河湖海的水面,以及土壤中和动植物体内的水分,随时蒸发到空中变成水汽。水汽进入大气后,成云致雨,或凝聚为霜露,然后又返回地面,渗进土壤或流入江河湖海。之后又再蒸发(汽化),再凝结(凝华)下降,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水汽从地球表面蒸发进入低层大气,这里的温度高,所容纳的水汽较多。如果这些湿热的空气被抬升,温度就会逐渐降低,到了一定高度,空气中的水汽就会达到饱和。如果空气继续被抬升,就会有多余的水汽析出。如果那里的温度高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温度低于0℃,则多余的水汽就凝华为小冰晶。在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达到人眼能辨认的程度时,就形成了云。
  云一旦形成,就会对大气环流起反馈作用。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哪种作用占优取决于云的范围、形状和位置,这些作用对形成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毛燕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