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本报讯 记者近日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2016年,该局对全省31大类、138个品种、22469批次的预包装食品、食用农产品、散装食品、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餐饮食品进行了监督抽检,共发现不合格食品887批次,批次合格率96.05%,其中,乳制品合格率连续两年达到100%。
省食品药品稽查局局长周晓林介绍,抽检结果中,乳制品、食用油、粮食加工品、肉蛋蔬果等食用农产品、肉制品等5类大宗食品抽检合格率均在98.5%以上,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也达到98.5%。数据表明,我省食品安全水平稳居高位,所发现的风险也呈零星、点状发布,全省未发生系统性、行业性和区域性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887批次不合格食品所涉及的1034项不合格指标看,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不合格项的33.9%;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项的32.7%;质量指标不符合标准占不合格项的18.3%;重金属等污染占不合格项的10.4%;农药兽药残留超标占不合格项的3.7%;生物毒素污染、添加非食用物质等其它问题约占不合格项的1%。
周晓林表示,针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食品及其生产经营单位,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第一时间采取了封存、扣押、下架、召回等措施,控制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同时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执法检查,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另外,进行整改复查,整改不到位的不予恢复生产。2016年,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网发布抽检信息23期,公布食品抽检信息23130条;发布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结果公告10期,累计53件。
记者还了解到,2016年,全省共完成药品质量抽检16681批次,合格率96.8%。其中日常监督抽检14109批次,合格率96.4%;基本药物抽检1314批次,合格率99.7%;增补药物抽检501批次,合格率100%,基本药物和增补药物抽检覆盖了本省所有生产企业和品种;省级药品质量考核抽检 15个品种 757批次,合格率96.7%。此外,在办理药品行政处罚案件和刑事司法案件中,对涉案产品进行执法抽检1287批次,不合格798批次,不合格率达到62%
从抽检结果看,不合格药品的主要问题有:中药材(饮片)质量问题,抽检发现不合格中药材(饮片)270批次,不合格率8.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性状、含量测定等;非法添加化学药物问题,主要为涉假药品中检出非法添加西地那非108批次,还发现双氯芬酸钠、格列本脲等药物成分;口服药用塑料包材质量问题,抽检发现不合格塑料包材5批次,不合格率为7.2%,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红外光谱鉴别和正己烷不挥发物检查;中成药投料问题,抽检发现部分生产企业使用药材粉末作为药材原料使用,涉嫌未按规定要求生产,其中在珍黄胶囊产品中发现16批次。
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药品,我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据有关药品法律法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流通使用,并依法严厉查处。与此同时,对抽检发现的假药,一律查清来龙去脉,追根溯源,端除窝点;对于我省企业生产的不合格药品,责令企业认真查找和分析原因,整改到位。
周晓林说,维护食品药品安全既需要监管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如大家发现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请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如查实,将对举报人予以奖励,举报电话:1233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