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下旬以来,我国多地遭遇极端天气,部分农作物受灾严重。每当此时,农业保险总是被人们提起。随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开展,农业保险已成为农业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业保险的业务规模已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对此,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我国农业保险规模的迅速扩大,与政府的政策扶持、保险公司好的经营、农民对保险的理解和认知上升有很大关系,尤其是近几年规模农业的出现推升了农民的认知。
朱启臻说,农业保险大体上可分为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所保的标的一般是受保对象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朱启臻认为,虽然我国的农业保险规模迅速扩大,但还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险种少等问题。中办、国办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提出,要积极开展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价格和收入保险、“保险+期货”、农田水利设施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从政策层面推进农业保险的破局。
以农业收入保险为例,该险种是保险加期货的延伸,即针对一块土地,采集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收益,不管今年因受产量还是价格下降影响,导致此地块的收入低于往年平均水平,都会获得赔付。在具备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和险种的美国,农业收入保险备受农业经营者欢迎。
朱启臻认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整个农业保险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农业部门、保险企业以及众多农业经营主体齐头并进,深耕细作,才能更好地开发新的农业险种,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