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未名
为加快推进剿灭劣Ⅴ类水工作,去年以来,金华市婺城区念好“拆、建、育”“三字经”,开展整治畜牧业违法建筑、优化养殖布局专项行动,根据环境承载能力,适度压缩养殖规模,调顺调优养殖结构,创建美丽生态牧场,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全区共关停拆除养殖场1239家,拆除面积74万平方米;保留养殖场44家,生猪存栏1000头以上的养殖场比例由2016年的7%提升至目前的100%,规模化率实现跨越提升,每头生猪年均节省饲料10%左右,节水90%以上,节省劳力60%以上。专项行动顺利“收官”。
顶层设计,合力治违,整治“脏黑臭”
一是建章立制,政策带动。出台《婺城区整治畜牧业违法建筑、优化养殖布局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养殖场整治规范的通知》等文件,明确畜牧业违法建筑认定及转产补助标准,对拟保留养殖场推行“三方评分考核”淘汰制,即乡镇每月一次日常巡查评分考核和环保、农林部门不定期评分考核。对媒体曝光、督查通报、群众信访或举报被查实的污水漏排超排、治污设施运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扣分,一年内累计扣分达20分以上的,责令限期关停,使治违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宣传引导,攻坚克难。利用媒体、宣传车等多种平台,将专项行动方案、转产模式、转型转产案例以及政府的政策和整治决心传达至千家万户。针对关停鸭棚遭遇存栏蛋鸭难以处理问题,该区党员干部自发当起“店小二”,通过微信转发售鸭信息,成功为养殖户卖掉近25万羽鸭子,赢得了养殖户对环境整治的支持。
三是群策群力,激发干劲。定期召开专项行动推进会,对阶段性成果提出明确要求,并实行“一周一督查,一周一通报”制度,加快拆违进度。各乡镇成立专项行动小组,实行班子成员包片、村干部包场,把拆除任务落实到每一名干部。建立日常考核制度,每天晒进度、比成效、打擂台,对包干任务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截至专项行动“收官”,全区共处置生猪13万头、牛3400头、家禽46万羽。
打造标杆,美丽示范,秀出“风景线”
一是一场一策,美丽引领。按照“创特色、促融合、出精品”的发展理念,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牧场创建。划出硬性条件,鼓励养殖场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创建工作。如浙江美保龙种猪育种公司建有欧美庄园式养殖场,里面建立了现代化猪舍、科研中心、蔬菜温室、湿地系统等设施,绿化率达65%以上,成为全省美丽牧场的样板,吸引国内外多家单位前来学习考察,其模式被欧洲、非洲等多个国家引进。
二是精心选育,种质保护。保护开发畜禽种质资源,深入开展“农业品牌推进年”活动,打造畜禽品种库。全区先后投入各类项目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实施国家良种工程、省级畜禽种子种苗工程等30多个畜禽种子种苗项目;建成种畜禽场7家,其中原种猪场1家,省一级场2家,省二级场4家,涵盖“两头乌”“新美系”“台系”“加系”等国内外知名生猪品种,种猪年供应能力达3万头,涌现出“浙江美保龙”“浙江清山”等一批核心育种企业,“金华两头乌猪”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
三是农旅结合,提升产业。着力探索发展农旅结合模式,提升养殖层次,延伸产业链条,变美景为“钱景”。目前,该区已建设精品村5个、山区农家乐100余家。积极打造“第六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计划建设“两头乌”产业文化园全产业链项目,以“中华熊猫猪”概念为核心,深度融合养殖生产、食品加工、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打造全国首家可全程参观的“两头乌”养殖示范区。预计经过5年发展,可年出栏“两头乌”猪25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2亿元目标。
优选优育,共绘蓝图,演好“百禽戏”
一是调量提质,优化结构。一方面,调整畜种结构,降低生猪、蛋鸡等耗粮性畜种比例,提升以蜜源为食的蜜蜂比例。出台蜜蜂产业振兴计划等,引导生猪养殖户转产从事养蜂事业。另一方面,调整区域结构,科学规划养殖规模,建立优势发展区,探索托养养殖模式,引导畜禽养殖合理转移,产生集聚效应。如琅琊镇将国佳牧业有限公司上盛牧场适当扩建,并将全镇小规模奶牛场全部搬迁至牧场内集中养殖,实现了资源集约化利用。
二是农牧对接,清洁生产。按照“养什么都不能污染环境”要求,采取农牧结合方式,生态化处理畜禽排泄物。全区共建成7个农牧对接示范点,年消纳利用沼液约3万吨,畜禽排泄物通过储肥池发酵后作为粮田“基肥”,就近还田,实现农牧场畜禽排泄物100%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病死畜禽收集体系,投资2841万元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置中心——金华市莱逸园无害化处理厂。实施生猪保险全覆盖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病死动物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实现了养殖户有实惠、保险公司有收益、处理中心有效益、政府监管有成效等多方共赢。
三是生态养殖,惠民增收。将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有力抓手。一方面,以培育特色畜牧业促增收。深入实施特色优势畜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当地原有产业与区位优势,建成奶牛、生猪、家禽和蜜蜂四大产业带和优势发展区。另一方面,以精准扶贫促增收。在2017年项目储备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乡镇精准扶贫,发展中蜂养殖,使养殖户既可获得蜂产品红利,又能与毛竹、油茶、灰树花、黑木耳、猕猴桃、香榧等种植业无缝对接,打造山区特色种养业。目前,全区已建成莘畈蜜蜂养殖特色区等特色生态农业园50多个。2016年,全区蜂蜜产值达1亿多元,部分高产蜜蜂养殖户年收入可达35万元以上,全区蜜蜂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12%。
作者单位:金华市婺城区农林局
金华市畜牧兽医局高级畜牧师、市农科院蜜蜂研究所所长华启云(前左二)在指导蜜蜂养殖大户陈日明(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