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莲蓬收获的季节。龙游电商姜利伟所开的网店里,莲蓬订单异常火爆。
一个普通的莲蓬缘何引来消费者青睐?关键还在小伙儿卖莲蓬的点子多。
今年29岁的姜利伟,中专毕业后在江苏一家工厂上班。可是,年轻的心总有些不安分。2013年,他辞职回到老家龙游小南海镇,当了一名快递员。“现在物流业发展如此迅速,在其中可以发掘不少商机。”选择做快递员,姜利伟有自己的小算盘。
很快,姜利伟摸出了生意的门道:农村的土特产品在网上销路特别好。由于朋友特别爱吃新鲜莲子,顺理成章,他做起了莲蓬生意。“收到,如现摘一样新鲜。”打开淘宝页面,姜利伟的淘宝网店广告语鲜明简洁,称赞其莲蓬鲜嫩可口也成为评论区的主流。
莲蓬是“活物”,运输过程中难免消耗养分,姜利伟是怎么保鲜的呢?这就不得不提他发明的油壶储藏技术。
“最初,我也用一般的纸箱子装。没过多久,有顾客反映,收到的莲蓬失去了水分,不新鲜。”于是,姜利伟开始动起了脑筋,选用家里常见的油壶来隔绝空气,保持水分。果然,封闭的油壶降低了莲蓬的耗氧量,使得它们在运输过程中,保有更多的养分。
由于姜利伟利用油壶使得莲蓬保鲜期更长,所以卖得也更远了。在他的网店里,远至北京、新疆、西藏等地的老主顾也纷纷给他好评。
随着生意越发红火,莲蓬供不应求,姜利伟开始寻找合作农户。“一开始大家都觉得这个年轻人,会不会是心血来潮,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他合作。”湖南镇莲塘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忠说,没想到,姜利伟出的价格高,需要量又大,信誉也很好。
很快,从最初的两三户合作农户,莲塘面积不到50亩,到现在已经与30余人达成长期合作,莲塘面积300余亩。今年,姜利伟还承包了30亩莲塘,打算引进新品种试验。
收购价格高,自然有高的道理。姜利伟对莲蓬的要求近乎苛刻:每株莲蓬上的莲子空穴数不得多于5个;太小、太大的不要,难看的也不要,坚决不将就。并且,他要求农户在采摘时节,早晨5点就得开采,至露水干就收工。“清早的莲蓬,仍带着露珠,吸收了一整晚的天地精华,是水分最足、质量最佳的时刻。”姜利伟说,“我的卖价比同行高,如果质量不过硬,买家凭什么选择我呢?”
点子多,要求严,让姜利伟的新农民之路走得很稳妥。在淘宝网“特色中国·龙游馆”馆长姜鹏眼里,姜利伟是一个勇于创新、踏实肯干的青年。“我们是新农人。”姜鹏说,他和姜利伟年纪相当,常聚在一起讨论,在网络大数据时代,如何把传统销售转型为网络规模销售,怎样能把龙游的农特产品做到更上一层楼。
吕涵 郑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