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是中国杭白菊之乡。在这片拥有7000多年农耕文明史的土地上,有一位两鬓染霜、38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菊乡美丽田园,为一方农业转型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农技员。他就是陈银学,从业38年来,他将一腔赤诚奉献于“三农”事业,被同事和农民称赞为美丽田园的“耕耘者”、农技推广领域的最美“工匠”。
真诚执着——农业科技进步的耕耘者
1980年6月,高中毕业的陈银学走上了青石公社良种场种子繁育与良种试验工作岗位,尔后在乡农技站任种子员、作物栽培员等,一干就是几十年。事业心极强的陈银学十分注重业务学习和农技试验示范推广,针对自身高中学历基础和实际工作要求,他先后参加了中央农广校大专班和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农业推广本科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充电”和实践经验的丰富积累,使他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2000年桐乡市开展乡镇农技员职称并轨评审,他首批获得农艺师职称,在2012年取得高级农艺师技术职称。
在业务工作中,他把品种试验、粮食高产栽培技术探索和面上技术推广紧密结合,做到一边搞试验、观察品种、调查苗情和考种分析,一边向农户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指导生产管理,做好试验田和农户大田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1992年,原青石乡良种场撤消后,陈银学说服家人,将新品种对比试验放到了自己家的承包田里,利用早晚、星期天等休息时间亲自做二三十个水稻品种的小区对比试验、田间记录和考种等大量烦琐复杂、脏累繁重工作,为市、县农业部门提供详实数据,他家的试验田成为了桐乡市西片地区唯一的水稻新品种区域性试验基地。
(下转第12版)右一为陈银学
(上接第11版)
十多年的农业试验、面上技术推广服务,加上平时的业余自学,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陈银学的业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他带领实施的试验项目在1995年就被省农技推广基金会评为全省农技推广三等奖。1995年,陈银学担任青石乡农技站站长后,组织实施了粮食高产复合技术应用、水稻育种收全程机械化、果蔬与经作配套高产栽培、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生态养殖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种养业生产试验项目,他亲自设计试验方案,下田观察记载,做好试验分析总结,到2012年,他组织实施的10个试验项目均获得省、市、县级农业科研成果奖,其中省农业丰收奖1项,嘉兴市科技进步和农业丰收奖6项。
创新示范——农民增收致富的引路人
乡镇基层农技员的职责,主要是指导面上农业生产、推广应用农业适用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户提供政策、技术、培训、信息等服务。在调整优化结构、发展高效农业中,陈银学根据当地生产特点,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结构优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做好农业增效文章。在稳定粮食生产上,他通过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组建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70多个新品种和组织粮食高产竞赛活动等方式,在最近十年里使全镇粮农实现增收达5280万元。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促进农民增收上,陈银学根据数十年积累的经验,创新农作制度,探索和试验示范粮经结合、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等多种优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并通过示范带动,引领农户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0多年来,他组织试验示范和推广高效经济作物新品种125个,全镇农民因此实现增收达1.3亿元。其中,由陈银学联系和指导的浙江华腾牧业有限公司,运用欧洲先进理念和生态养猪模式与技术,结合当地实际研发无抗生猪养殖新工艺,创建了国内首个“绿色生态智慧养猪”新模式,实现了生产“无污染”和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2016年入选农业部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实践百佳案例并向全国推介。该公司生产的精品猪肉成为G20杭州峰会和连续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专供肉品。
不忘初心——为民排忧解难的热心人
作为一位基层农技员,陈银学不但是精研业务的技术员,更是情系“三农”、为民服务的热心人。担任镇农经中心主任(农技站站长)以来,他在当好技术推广员的同时,积极做好“三农”综合管理工作,主动为种养大户和农民的生产经营排忧解难。
2003-2004年间,因受国内个别地区禽流感疫情影响,洲泉镇坝桥村的肉鸭养殖和销售出现危机,为稳定农户养殖积极性,他下村入户搞调研、做工作,帮助组建养鸭专业合作社,与合作社负责人和社员共商对策,帮助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统一供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病、统一销售“五统一”的合作社生产经营与内部管理机制,不但帮助养殖户渡过了难关,而且使合作社走上了具有抵御市场和疫情风险能力的稳定发展道路,并获得了全国首批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的称号。
同样,该镇的湘溪水产合作社,在陈银学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精修鱼塘、科学养殖和规范内部管理,这个千亩淡水养殖基地不但成为浙江省精品现代水产园,而且也获得了全国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
2009年,河南籍种粮大户张庆成在该镇清河村承包了1600亩土地种植水稻,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当地村民为他指点迷津:农业有困难,就找陈银学。于是,陈银学和张庆成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2012年9月,当地水稻稻飞虱大爆发,而张庆成不熟悉当地水稻病虫害发生规律,幸亏有陈银学及时上门指导,使他挽回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苦、累、脏。身处经济发达地区,30多年来,陈银学也面对过很多次的诱惑,有高薪聘请的,有送原始股的,但他始终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甘心做一头服务农民的“老黄牛”,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