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檀溪镇的富村实验

  地处浦江县西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几乎没有工业企业,29个行政村,28个基本无经营性收入。面对这一窘境,该镇按照“整镇抱团、全域摘帽”的思路,立足当地资源,盘活存量资产,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的道路上开始迈出坚实步伐——
檀溪镇的富村实验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镇里开发项目需要资金,我们一定会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8月14日,在浦江县檀溪镇党委书记柳钢明办公室里,交通银行浦江支行行长潘小俊如是说。今年以来,按照浦江县“百个部门百家企业结对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行动”的统一部署,交行浦江支行成了檀溪镇的结对帮扶单位。“我们将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指导、帮助经济薄弱村脱困,摘掉‘薄弱村’帽子。为檀溪镇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出一分力。”潘小俊告诉记者。
  檀溪镇是浦江县西北部的一个山区镇,1.5万人,几乎没有工业企业,29个行政村中有28个基本没有经营性收入,是名副其实的“穷镇”“弱村”。柳钢明告诉记者,2016年6月,他到檀溪上任时,看着28个“空壳村”村集体账簿百感交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既有压力,也有动力”。早日让这些“空壳村”脱困,成了摆在柳钢明和镇党委、政府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柳钢明的提议下,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在调研、考察的基础上,围绕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多次研究。他们一致认为,破解这一难题,靠村里各自为战不现实,镇里要主动扛起大旗,按照“整镇抱团、全域摘帽”的思路加以突破。
  2017年春节刚过,檀溪镇正式启动富村实验。
  3月,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方式组建的檀溪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镇所属的大杨、大梓两座水电站折价1020万元入股,占股51%;29个行政村每村出资2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总计980万元,占股49%。各村入股资金根据各自村经济合作社资产评估情况,由浦江县农商银行给予贷款。行政村每年度按股分红,农户从中受益。
  “以前各村想发展,苦于没有资金,没有载体,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有了这家公司,就有了载体,可以立足檀溪,跨业、跨境经营,打造新的农业经济综合体,让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柳钢明说。
  正如柳钢明所言,依托这个载体,镇里许多原先闲置、荒废的资源,变成了“香饽饽”。
  镇政府门前有13间县供销社的老房子,这些房子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供销社体制改革后长期闲置且已破旧不堪。前不久,公司以120万元的价格从供销社购得这些房产,并投入80万元进行改造。“这些房子临街,地段好,对外招租每年可以创收50万元。如今,经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街道面貌焕然一新,这些临街房产的市场价值达800万元以上。”镇党委副书记陈钦营告诉记者。
  盘山村有个月牙湖景区,以前因资金不足,一直没有开发。今年初,镇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月牙湖景区。“开始时,大家顾虑很多,不但怕拿不到分红,还怕本金也收不回。听说公司要以每年20万元的价格收购景区经营权,再租给专业旅游公司经营,大家想,一个溪滩能租到这么高的价钱,很不错了。”盘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云祥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经过改造,月牙湖湖边建起了景观设施,停车场等配套设施也陆续建成。随着设施不断完善,月牙湖不但吸引了大批来自浦江当地及周边义乌、桐庐等地的游客,还吸引了杭州城里的游客,每到周末,前来景区的游客达两三千人次。”从目前情况看,月牙湖景区年收入50万元不成问题。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柳钢明对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充满信心。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除了街面房出租、牙湖景区等收入,大洋、大梓两座水电站通过设备更新和扩容,增加了发电量,供电给国家电网每年可创收100万元;洪山村2400亩地通过垦复,公司以每年每亩300元的价格从农户那里流转过来,在通过以奖代补为29个村还清贷款本金的基础上,再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给大户,一年可创收近50万元……据初步匡算,到2017年底,公司可盈利600万元以上,按49%的股份计算,平均每个村分红超出10万元。“目前,镇里正在与有关单位洽谈合作建设中石化檀溪加油站,明年建成后,每年可创收280万元,到时,村集体经济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柳刚明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