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在松阳叶村乡小叶村得富家庭农场,农场主郑林艺一家丝毫不敢懈怠自家大棚里栽培的灵芝,给灵芝套袋采粉,加上通风、除草、保湿,为的是在灵芝出粉关键期,保证它的“健康成长”。
得富家庭农场成立于2016年,在这之前郑林艺从事香菇加工,后来在县科协组织的技术培训中接触到灵芝栽培,便承包了11亩土地,着手栽培灵芝,主要销售灵芝孢子粉。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松阳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出台了相关文件,每年安排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用于支持家庭农场建设。现在,一批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松阳县涌现,他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精品农业崭露头角。
高温天气同样也是水稻灌溉和植保的关键时期,浙江农林大学函授本科毕业的毛静芳成立的果然好家庭农场,采用的是规模化种植、机械化生产。
近年来,随着农田结构调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萎缩,为了激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发放种粮补贴。毛静芳一家看到了商机,自2013年起开始流转荒地,粮食种植面积从最初的30多亩发展到现如今的300多亩。
随着种植面积的成倍增加,果然好家庭农场改进种植方式,从整地开始,到育秧、插秧、植保、收割、脱粒、烘干、秸秆还田等都用上了机器,实现机械化种粮,除了满足自家水稻种植外,今年还帮其他农户耕种了500多亩水稻田。
“比如机械插秧,一亩田只需要20分钟左右,人工的话一人至少需要一天。”毛静芳说,“在去年新增了一台烘干机的基础上,今年还计划再购置一台烘干机和碾米机,把单纯的稻谷种植延长成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直接将自家水稻送至消费者手中。”
随着休闲农业时代的到来,农旅融合成为家庭农场发展新主题。松阳县益发种植养殖综合家庭农场、松阳县一品鲜家庭农场、松阳县佳佳乐家庭农场等13家基础条件成熟的家庭农场已发展成为休闲性家庭农场。
截至今年6月底,松阳县已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有650余家,实现销售额0.92亿元,共有1400余名劳动力参与生产,辐射带动3800余户农民增收。
孙丽雅 何火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