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的大会堂里,该村解散了近30年的戏班子又重新登台,利用夜间闲暇时间,排练当地的地方戏曲——南山乱弹。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听说又要唱戏了,总会提前来到大会堂,在茶余饭后聊聊家常、说说“乱弹”,等待演员们登场。“为臣忍字从头起,如今方知忍字强……”73岁的王启光身着蟒袍,头戴盔头,在舞台上步伐稳健,紧拉慢唱,和他的新老搭档一起,演了一出南山乱弹版的《九江口》。舞台上演员们的精彩演出,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台下之前还在聊家常的村民们逐渐安静下来,专心观看台上的表演,不时还有人拍手叫好。“我17岁时,就开始唱南山乱弹了。现在老了,唱不好了!”在后台狭小的化妆间里,王启光正和戏友们挤在一面小镜子前化妆。虽然嘴上说得有点满不在乎,化起妆来却一丝不苟,对着镜子左顾右盼,仔细装扮,似乎想把脸上的皱纹都融化在浓妆里。
随着锣鼓声响起,演员们先后上场,王启光还在狭窄的后台穿着戏服,来回走着台步,进行上台前最后的排练。
同在后台的,还有南山民乐队的“导演”王国枢,也是王启光的同门师兄。尽管平时经常排练,演员们每次上台前,王国枢还是会在后台来回穿梭,检查演员们的妆容,指导一下戏里的动作、唱腔、神态。“就是要让别人说声‘好’!”说起唱了一辈子的南山乱弹,王国枢说,他们这一辈的艺人,唱戏时最想听到的就是观众的叫好。
“乱弹”出现于清代花部戏曲声腔兴起时期,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间新兴的传统地方声腔剧种。“据老一辈人讲,南山乱弹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南山乱弹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曾经也是村民出去“讨生活”的一种手段,在村里村外都非常受欢迎。后来因各种原因,南山乱弹开始衰落,有近30年没有登上舞台演出。
岁月流逝,老一辈的艺人逐渐老去,南山乱弹却没有新人来传承。“3年前,村里的老艺人们想重拾南山乱弹,但乐器、服装几乎都没有了,我出钱买了道具,然后村里喜欢唱南山乱弹的人走到了一起,组建了南山民乐队。”南山民乐队的团长王孟超说,就这样,在多方努力下,3年前,解散了近30年的戏班子又重组起来,不仅有老一辈的艺人,也有年轻的新鲜血液。尽管大家都没有报酬,许多成员还是愿意抽出时间学习、表演南山乱弹。
今年在儒岙镇农民文化节上的成功演出,不仅让王孟超对南山乱弹充满了信心,也让队员们排练南山乱弹的劲头更足了,连日来,几乎每晚都会在村中的大会堂里进行排练,希望把南山乱弹传承下去。 程哲 叶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