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成效明显

上半年全省农药减量300多吨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嘉善县西塘镇红菱村的浙江省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满眼是绿油油的稻田,田埂上种满了各种显花植物,黄色、白色的花让田野犹如一个大花园。8月17日,参加在嘉善县召开的全省绿色防控推进暨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现场会的代表对此赞不绝口。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近年来,我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全省共建立水稻二化螟区域综合治理示范区293个,面积16.8万亩,实行冬闲田翻耕灌水杀蛹183.9万亩,设置二化螟性诱剂15.2万套。通过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我省早稻和连作晚稻每季减少用药1-2次,单季晚稻减少用药2-3次,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天敌数量增加1-3倍。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省农药减量329.1吨,完成全年计划的65.8%。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为绿色农产品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各地还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与农业“两区”建设相结合、与“绿色农业行动计划”相结合、与美丽田园建设相结合,打造“生态农业、美丽田园”,创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绿色防控示范区。
  会议认为,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要涵盖种苗、栽培、耕作、管理等各个生产环节,还要根据不同的农作物品种、不同生产季节,实行全天候防控,要针对不同病虫害,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进一步推动绿色防控向纵深发展。
  当前,我省单季晚稻将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据省植保检疫局会商分析,预计今年晚稻中后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态势,发生面积近7000万亩次。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植保机构要把晚稻重大病虫害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发挥行政推动在病虫防控组织发动、指挥协调、督查指导等方面作用;要强化监测调查,确保监测预警到位,在发挥国家级、省级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区域站作用的同时,全面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把握重大病虫发生趋势,准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加快信息传递;要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实际,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和普及防治技术及防控要领,明确防治对象、选用对口药剂,提高防治效果;要在病虫防控关键时期派出精干力量,分赴生产一线,开展现场指导和防控工作督查,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