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霙 通讯员 丁南森
眼下,缙云县新建镇的田间地头满眼葱绿。天刚蒙蒙亮,新建茭农就下田开始采收茭白。“为满足杭州、宁波等地市场需求,我们早上五六点钟就下田采收茭白,这段时间,每天可以采收露天单季茭白20吨左右。”缙云县昊禾茭白专业合作社社长王斌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在丽水、温州和福建等地种植了1000亩左右茭白。近日,由省农业厅等单位主办的浙江·丽水第四届茭白节暨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活动在该专业合作社所在地新建镇开幕,来自省内各地的260余位农业专家、茭白种植大户等会聚新建,评茭白、品茭白,共同探讨茭白产业发展之路。
丽水是全省茭白主产区之一,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缙云、景宁、庆元、莲都、松阳等地,其中海拔500米以上高山台地冷水茭白种植面积占50%以上。今年,缙云县茭白种植面积达6.1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从事茭白产业的农民超过2.5万人。
8月15日,骄阳下的缙云新建茭白精品园生机勃勃,成片的茭白叶随风摆动,似碧浪翻涌。“合作社的大棚茭白每年4月上市,紧接着便是露天茭白采收时间,10月开始冬茭上市,加上冷库贮存的,一年四季都有茭白卖。”王斌说。
据缙云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邓曹仁介绍,目前,缙云县共有四种茭白种植模式:高山单季茭白种植模式、单季茭白一种两收种植模式、双季茭白种植模式和设施茭白种植模式。多样化的种植模式,使缙云形成了全年均有新鲜茭白上市或冷藏茭白应市的局面。
为了保证茭白的品质,缙云下了不少功夫。县有关部门在茭白主产乡镇建立茭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推广宽窄行栽培和性诱捕器、杀虫灯等绿色防治技术。通过在茭白田养泥鳅、套种丝瓜等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引导茭农采用生态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加强茭白投入品质量监管,把好农资供应关。今年,缙云相关部门对辖区内16个乡镇(街道)的1000多户茭白生产专业户种植的茭白进行质量抽检,共抽取样本1112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废弃的茭白叶也有了新出路。一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茭白叶还田,使其转化为有机肥,既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地肥力,又节约了种植成本;另一方面,做好茭白叶的加工利用,引进茭白叶加工工艺,将茭白叶编织成各类工艺品远销海外。
在本届茭白节上,缙云县环湖茭白专业合作社设立的茭白叶工艺品展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些工艺品都是销往日本的。”合作社负责人胡成奎说,现在,他所在的大洋镇环湖村有300多名村民利用茭白叶制作工艺品,去年,茭白叶工艺品销售额达1000万元。
本届茭白节还举行了缙云县十大茭白师傅评比、丽水市茭白烹饪大赛和丽水优质茭白评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