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朱文荣:把小浒苔做成大产业

  浒苔又名“苔条”,这种深绿色的海藻,生活中最常见的是用来制作千层饼或苔菜油攒子。也有一些老宁波人,喜欢将苔菜与花生米、虾干一起小火微煎,做成鲜咸的下酒小菜。
  但在日本,浒苔却是一种高档的调味料,价格不菲。如日清方便面的调味包中,浒苔就是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而且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日本每年1300多吨的浒苔需求量,有三分之一来自宁波的象山港区域。这要归功于被人称为“浒苔大王”的朱文荣。经过10年来的努力,他把这不起眼的小海藻做成了大产业。
  老家江苏兴化的朱文荣是名留日“海归”,2001年,他从上海水产大学毕业后,被推荐到日本高知大学硕博连读,专攻浒苔研究。2005年,眼看博士学位就要到手,他却扎进了象山港的渔村,并开设了公司,一心扑在浒苔的加工生产上。“当时,浒苔的国内售价每公斤不到百元,但在日本,售价高达折合人民币700多元”,朱文荣说,生产加工的第一批500公斤浒苔在日本卖出了7万元人民币,而且日本经销商承诺,只要质量达到标准,浒苔生产多少就要多少。
  这让象山渔村的村民很是诧异。特别是对水产养殖户来说,浒苔一旦在海洋里过度生长,就会阻挡阳光和空气,影响鱼虾的生长,“这种讨厌的东西居然这么值钱”?
  以前,浒苔都是在海上、滩涂自然生长的,要实现规模化加工生产,靠自然晾晒、风干,人工清洗难免夹杂滩涂细沙等杂质,不仅效率低,品质也不稳定。为此,朱文荣把清洗工序从滩涂搬进厂房,经过一系列技术攻关,先后研发成功浒苔清洗机、松散机以及网格传送烘干机等设备,不仅使产品品质达到日本采购商的要求,日产量也达到了100多公斤。
  每年的2月至5月是浒苔收购的季节。位于象山黄避岙的朱文荣的旭文海藻开发公司,承包了3000多亩滩涂养殖浒苔。朱文荣自豪地说,现在与公司挂钩的养殖户有100多户,在不到3个月时间里,每家农户光靠采收浒苔,收入就有5万多元,成为当地渔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来源。
  在攻克加工瓶颈之后,这几年,朱文荣的团队一直致力于浒苔的规模化人工养殖,并取得了关键性突破。“通过孢子技术,浒苔人工育苗已经获得成功,现在已进入中期试验阶段”,他告诉笔者,人工培育的苗种,海水温度在0摄氏度至35摄氏度之间,都能存活。在公司的研发基地,设置了成排的养殖桶和养殖池,按照浒苔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匹配,小桶里是最初褐色的棉絮状苗种,发育成长后移到中型桶,像一颗颗悬浮在海水中的绿色蒲公英,再之后就移到大的养殖池,变成一团团绵密的海藻,“这样的成长系统,我们已做了20个,使浒苔摆脱自然生长周期的束缚,一年四季都能生产”。
  目前,旭文海藻开发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浒苔生产企业,产量占国内市场75%以上,每年向日本出口400余吨,去年产值1800多万元。朱文荣说,日本食品加工企业利用浒苔制作的调味品,不仅供应本国市场,近年来还向欧美地区出口,对浒苔的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受原料产量所限,国内加工出口量处于“瓶颈”状态,如果公司的浒苔人工规模化养殖获得成功,未来发展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谢良宏 路漫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