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品牌

缙云黄茶种植户:品牌溢价尝甜头

  缙云县三溪乡,海拔800米高山上,云雾缭绕,风景优美。
  6年前,这里的500亩山地被村民李森洪承包种植缙云黄茶,几年的打拼,他在这里成就了一份“黄金”事业。
一车车药渣运上山
  缙云黄茶,是一种独特的黄化绿茶。2011年,该品种由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团队研发成功并在缙云县推广。也是那一年,李森洪率先搭上了这班开往茶产业春天的快车。“当时县里在推广种,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种看。”作为门外汉,李森洪的种茶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事实上,最初困扰老李的还不是种植技术,而是土地问题。三溪乡的土壤是生土,尽管没有污染但是也没有有机质。李森洪深沟开挖土地,埋下有机肥。不仅如此,他还想出了一个绝招:“中药药渣能不能覆盖在茶树边上,增加有机质?”想法得到了专家的认可。于是,李森洪从丽水市区每天往返160多公里,把一车车的中药药渣运上了山。这还不算,他还每年一次在茶树两边开沟,施有机肥。
  土壤问题解决了,接踵而来的是种植困难。种缙云黄茶,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变异绿茶在抗冻、耐寒、防风等性能上都差强人意。于是,李森洪种植防护林、引进喷滴灌、茶树表面覆盖,整整花了3年时间,难题才一一解决。
新茶上市被笑掉牙
  2014年春天,老李的茶园有了第一批收成。他欣喜地请来了当地的炒茶师傅,加工成150公斤茶叶并连夜带着成品,北上太原推销。然而,迎接他的是同行的嘲笑。老李说:“当时一般龙井的价格大概是1000元/公斤,我108克的黄茶卖2980元,一些客商都说这个人是不是傻。”
  其实李森洪心里很冤,除去前期的生产投入,仅就一芽一叶的严选标准,成本就要高出普通绿茶好几倍,他说:“别人用4公斤毛茶就可以加工1公斤干茶,可是我们的黄茶基本上都要8公斤毛茶才能出1公斤干茶。”
  成本高,包装的克数大,品牌知名度不高,那一年李森洪的黄茶几乎没有卖出去。2015年,李森洪对内改包装提品质,对外走市场推广品牌。此后,他创办的“轩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丽水市的龙头企业,公司所生产的茶叶也屡获省农博会金奖、中茶杯金奖。有了这些傍身,李森洪的茶叶销售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缙云黄茶卖出黄金价
  2016年4月,春茶上市,李森洪品质最优的黄茶卖出了31600/公斤的天价,他尝到了品牌溢价的甜头。
  此后,不断提升的“缙云黄茶”品牌也给李森洪的事业锦上添花。近两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成果发布,缙云黄茶位列单位销量品牌收益榜前列。今年,浙江农业品牌大会上,在50个浙江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中,“缙云黄茶”上榜。
  李森洪说,有了区域公用品牌做背书,下一步又可以大展拳脚了。深加工、开民宿、做茶旅,他的黄茶产业版图里又有了新内容。
虞建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