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这个有着 1300多年厚重历史、曾一度破旧落寞的水乡,不仅寻回了昔日荣光,更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成为魅力四射的世界知名小镇。
白墙黛瓦间的古镇秘密
走在乌镇景区,青石板路悠长静谧,旧式箍桶店、烧饼铺、酒作坊……旧时光里应有的场景依次铺开。
一眼看去,这是江南常见的古镇。然而走近了,你会察觉到不同之处。抬头不见电线电缆、低头难觅水管槽道,连空调外机都用木条层层包裹。“我们最大限度尊重历史、还古镇原貌。”乌镇前任镇长、55岁的张建林,向我们揭开了古镇的秘密:你看到的“破旧”,是我们追求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效果。
作为土生土长的桐乡人,张建林见识过乌镇“真实的破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乌镇,屋旧人稀,破败凋零。当时进镇的路很差,河水又黑又臭,大批古建筑濒危。
1999年,乌镇迎来了“新生”。那一年,桐乡市决定实施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组建了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被任命为管理委员会主任和公司董事长的陈向宏,提出了一个口号:“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乌镇的老人都清楚,改造是从拆除景区旁五层楼高的百货大楼开始的,这种拆新房的怪事,在当地居民看起来匪夷所思。景区还从全国各地大量收购废弃的古桥、家具等旧材料。“以前为了方便骑自行车、摩托车,把石板挖掉改成水泥桥,现在居然花钱买旧石板,重新改回石拱桥。”一位老乌镇连说自己“想不通”。“光收旧石料就花了几千万元,很多居民不理解,把气撒在了陈向宏身上。”张建林说,“当时,有人觉得保护历史街区不必这么兴师动众;有人认为别人都是建设新区,乌镇怎么把钱花在老房子上……”这类争议不绝于耳。张建林坦言,如果没有桐乡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坚持,在当时全国各地都对老街区大拆大建的背景下,古镇保护可能就此搁浅。
今天,当“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当年不绝的质疑已变成不绝的赞誉。
枕水人家贴上智慧标签
慢,曾是乌镇的底色。
这座小镇的声名鹊起多少与“慢”有关:一部节奏舒缓的电视剧《似水年华》,一首古典淡雅的诗歌《从前慢》,让悠长的青石板巷和临水的倚门木窗走进人们心里。
有人说,在乌镇这个地方,时间很慢,人们计算日子用的是年,因为这个地方即使一年过去,也没什么变化。今天,人们更惊叹的是,在乌镇,延续千年的“慢”,与彰显时代特质的“快”,巧妙相融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
慢,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发展定力。快,是一种事业追求,一种前行动力。
乌镇古老外表下是一种现代生活形态,民宿、茶馆、饭店,现代设施一应俱全,WiFi和支付宝结账已是标配。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乌镇被冠上了很多新称谓:互联网创新发展综合试验区、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互联网特色小镇……各类创新资源向小镇不断涌来。
2013年,乌镇小伙黄吕强辞掉大城市稳定优越的工作,在甘泉路上开了一家民宿。他的父母心情复杂,虽然儿子可以常在身边,可回家开旅馆“能有前途吗”?
彼时的乌镇,为了揽客,一些民宿老板“站街”吆喝。黄吕强不理会这些“老方子”,他把民宿的地址、图片往网上一挂,坐等客人上门。起初,家人还担心没生意,谁知开业一年就收回了成本。
如今的乌镇,俨然成了“中关村”,集聚了大大小小的众创空间。近年来,乌镇已吸引互联网医院、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乌镇街科技有限公司等100余个高新项目落户。
幸福生活载起浓浓乡愁
夏日傍晚,乌镇东栅老街上的桑敏昕搬了把椅子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与邻居闲聊。他的口袋里揣着一个特别的小玩意——SOS跌倒报警器,这是乌镇专门配给失独、残疾、高龄老人的。
智能家居照护、SOS跌倒呼叫与报警定位、网络医院预约挂号及网上会诊……乌镇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用科技手段,把服务从社区延伸到了家庭,目前已对乌镇1.57万名老人实现全覆盖。“乌镇的党员干部现在一听到出现什么新技术,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应用到百姓生活中。”桐乡市委常委、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说,如今的乌镇,有了人气名气,也就有了发展的底气,最终会给老百姓带来财气福气。
乌镇的老百姓,确实在享受着这样实实在在的福气。
沿着姚太线进入乌镇,满眼的花圃绿树,古朴素雅的江南风格房屋,河道干净,水面上种着各式观赏植物。公共场所免费WiFi全覆盖,主干道沿线分布26个智慧自行车租车点和遍及全镇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租赁点,扫扫二维码就能租车。
每天一早,72岁的贝荣根骑上电瓶车,沿着大街小巷,看到哪里窨井盖不见了、路面有垃圾……用手机一拍传到“乌镇管家”民情服务管理平台,乌镇管家联动中心就会及时处理。
“现在生活好了,发挥点余热嘛!”贝荣根的退休生活过得潇洒。每天下午,镇上如果有苏州评弹,贝荣根就会饶有兴致地赶去看。他说,乌镇的文艺不仅是游客的,也是当地百姓的,尤其是乌镇戏剧节那会儿,全镇都很热闹,只要有戏大伙儿都会去看,“戏剧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一座城镇的魅力,是在开发建设中有着守住传统的坚持,是在日新月异的产业里有直达原生态的“从前慢”,是在车水马龙的背后有着不愿离开的生活依恋……在新与旧、快与慢、虚与实的协调发展中,乌镇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人们面对未来的信心与追求。
应建勇 李回雄 阮蓓茜
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