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想把木鱼制作技艺传下去

  今年56岁的嵊州木鱼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钱利平,从17岁开始学习木鱼制作,到如今已近40年。
  在钱利平的一处工作室内,摆放着十余个雕刻精美的大型木鱼,他双手拿起包裹着布帛的长木槌轻轻敲打,木鱼的声音洪亮而悠扬。“木鱼的声音要洪亮,不能太‘闷’,要有一种从‘丹田’发声的感觉。”钱利平说。
  从一截毫不起眼的原木变成精美的乐器,须经历怎样的“锤炼”?钱利平说,从选材开始,就大有讲究。“我们一般选用来自非洲的柚木,木头要有刚性,有韧性,切割去心、去白皮、去裂缝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序。”钱利平说。
  材料准备好后,紧接着就是用仿形机初步打制毛胚,而在以前,这一道工序全靠斧子和凿子完成。之后进行的是破口镂空,由于木鱼制作过程中木料始终保持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镂空比较困难,钱利平自己研制出了独特的机器,专门“吃”掉木鱼内不需要的木料。
  木鱼有了“骨架”后,再用凿子细刻纹理。雕刻环节最需要耐心,据钱利平介绍,雕刻的过程也是让木鱼自然干燥的过程,雕刻完成后,木鱼会被送进烘房烘干,再放至没有阳光且不通风的地方静置,大的木鱼甚至需要好几年的“修炼”时间。
  在木鱼可以发货之前,还需要用小凿子进行调音,每一个木鱼音质都有些许不同,声音不够洪亮的,或是过于清脆没有回响的,都需要“返工”。调音环节需要丰富的经验,每一凿子下去都是“定音”,不可能“撤销”重来。“认真调完一只木鱼的声音,会很有成就感。”钱利平笑着说,自己也是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渐渐对木鱼产生了无法割舍的深厚感情。
  “近年来,我以塑代木,制作了一批塑料木鱼,市场情况也不错,只要是信奉佛教的地区都有较大的需求。”钱利平说,在木鱼技艺的传承方面,由于制作木鱼要耗费大量时间,且过程比较枯燥,年轻人沉不下心来学习。“其实,嵊州木鱼的品牌名声还是比较响亮的,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木鱼制作技艺,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阮帅 郑培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