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高效稻、多年稻、风景稻……

江山农民种稻种出新花样

  □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亩产值可超过1万元的高效稻,种一茬能收两季的多年稻,可带动观光旅游产业的风景稻……我省产粮大市江山市,农民种出了多种多样的水稻。
  近日,记者在浙江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江山市石门镇的农业开发项目基地看到,原来的低丘缓坡被改造成梯田,种上了水稻,水田周围垒上了石条,农民正在田里紧张忙碌。
  “目前田里种的水稻品种是‘黑米糯’和‘香米2号’,这两种杂交水稻由袁隆平院士的科研团队研发,属于优质、高产、高效品种,今年种了380多亩,预计亩产可达350公斤。”军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郎宇胜说,“我们严格按照有机稻的标准组织生产,坚持做到‘零化肥’,稻谷达到有机稻标准。这些产品主要瞄准国内中高端市场,其中‘黑米糯’全部由茅台酒厂统购,‘南方航空’等数家公司也和我们达成了‘香米2号’的专供意向。根据已签订的协议,每亩净利润可达1.4万元。”
  记者在同处石门镇的江山市泉塘植保专业合作社一片试验田看到,田里种着由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从云南引进的 PR101、PR102、PR23和PR24等4个多年生水稻品种。“这些多年生水稻能够越冬,种一茬可以收获两次,能省工节本增效。从目前的情况看,PR23和PR24比较适应当地环境,如果试种成功,可以在全市大面积推广。”江山市农技推广中心水稻专家周昌南说。
  除了“高效稻”“多年稻”,江山农民还种起了具有创意的“风景稻”。去年,江山市凤林镇农民用彩色稻制作的稻艺作品《稻田中国梦》还登上了央视春晚。记者在江郎山景区附近的稻田看到,当地农民用彩色“风景稻”绘制了一幅巨型中国版图,还有大大的“梦”和“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字样。据同行的江山市农业局工作人员李韵介绍,游客从江郎山往下看时,观赏效果更佳。
  江山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作为我省产粮大市,他们在着力抓好面上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效稻”,试种“多年稻”,种好“风景稻”,让传统水稻种植焕发新的生机,在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