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保生态全域河道告别“游牧时代”

吴兴东林135户渔民转产转业

  今年61岁的湖州市吴兴区东林镇东明村村民陆信福,尽管现在的工作仍是划船,但划船不是捕鱼而是捞草。近日,作为镇河道清理队的一员,老陆和其他队员一起忙着保洁当地一处水域。这些队员中,有7人也与老陆一样曾经是以捕鱼为生的东明村村民。
  在前些年完成渔民陆上安居工程后,今年,吴兴区又启动了渔民转产转业工程,以提高渔民的生活品质。
  东林是该区水域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也曾是全省温室龟鳖养殖最集中的地方。去年,该镇完成温室龟鳖养殖场的整治后,境内主要监测点位水质由Ⅴ类、Ⅳ类变成了Ⅲ类。今年,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在东林全面铺开后,为水环境再“减压”提供了条件。截至目前,该镇东明、星华两个“渔民村”的400多艘生产用船基本完成拆解,135户渔民全部转产转业。“现在,本镇境内223条河道不再有专业渔民从事养殖和捕捞。”该镇副镇长王天柱告诉笔者,2014年,东林通过货币安置方式完成渔民陆上安居。在今年的转产转业工程实施中,当地将符合条件的渔民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同时通过引导发展生态养殖、挖掘岗位推荐就业及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为渔民转产转业广开渠道。
  渔民潘金妹一家原本有6艘船,50多年来一直“游牧”在东升毛家滩200多亩的水域上。“现在,我家的船都拆了,想想可惜,不过想到船拆后河港的水质更清了,我们也不用再起早摸黑了,拆了也值得。”潘金妹笑着告诉笔者,如今,她儿子承包内塘搞起生态养殖,儿媳妇进了当地企业,她和老伴就在家里享清福。“开始动员他们转产转业时的确不容易。一来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情结在,二来担心今后的生活。”东明村干部沈爱忠告诉笔者,东明是该镇渔民户数最多的村,在动员大家转产转业中,村干部多次上门,向大家说明转产转业对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宣传有关转产转业的政策,让大家吃下“定心丸”,终于消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该镇已制定镇区内水域管理新方案,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增加水面管理巡查队员。“我们计划让两个‘渔民村’的村民担任巡查队员,变捕鱼谋生为护水养家。”王天柱说。 郑嵇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