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省各地各个品种的猕猴桃陆续成熟上市,一直到11月底,都是吃猕猴桃的好时节。
俗话说:果子好吃,树难栽。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是一大难题。8月24日,浙江省农科院园艺所在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召开“猕猴桃溃疡病综合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会。来自省种植业管理局、省农技推广中心、杭州市及余杭区农业部门的专家、省内主要猕猴桃产区的技术骨干和种植大户参观了杭州丰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综合防控猕猴桃溃疡病的技术示范区,并共同探讨了猕猴桃溃疡病的绿色防控办法。
猕猴桃的大“杀手”
猕猴桃因其营养价值高、种植效益好,近年来,我省的种植面积一直在增加,目前全省种植了12.5万亩的猕猴桃。然而,在猕猴桃的生长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种毁灭性细菌性病害——猕猴桃溃疡病,因该病具有广泛性、爆发性、毁灭性等特点,防治难度较大,严重威胁猕猴桃产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到目前为止,防治此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措施。因此,各地均在积极摸索有效防控办法。
杭州丰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猕猴桃品种以“红阳”为主,这也是浙江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该品种高感溃疡病,前几年果园发病率达60%以上。这两年,该公司在省农科院园艺所猕猴桃团队的指导下,科学应用综合防控技术,使猕猴桃溃疡病得到有效控制,且猕猴桃树体健康、挂果整齐、丰产性好。
省农科院猕猴桃团队的专家介绍,猕猴桃溃疡病是猕猴桃生长过程中的最大“杀手”,发病时,不仅会降低猕猴桃的产量,而且会使其果皮变厚,果味变酸,果色变差,果实变小……
该病主要危害猕猴桃的新梢、枝蔓、叶片和花蕾。植株受害后,在枝蔓上出现1-3厘米长的纵裂缝,并流出深绿色水渍状黏液;在高湿条件下,裂缝处会分泌白色菌脓,最后流胶部位组织下陷变黑呈铁锈状溃疡斑,病部上端枝条发生龟裂,萎缩枯死;叶片受害后出现不规则形的暗褐色病斑,病斑外缘变黄,重病叶向内卷曲、枯焦、易脱落;花蕾受害后,在开花前变褐枯死;花器受害,花冠变褐呈水腐状。
该病一般8-9月开始感染,第二年 开 春 ,当 温 度 达4℃-20℃时(2月中下旬)开始发病,3-4月最为严重,到5月份随气温升高而减轻。若猕猴桃受冻害严重时,溃疡病会加重发生;虫害严重区及修剪伤口过多时,发病也会加重,病菌从伤口侵入,感染概率增加。
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特点是,成年树发病重于幼年树,粗放管理区重于精耕细作区,衰老树重于健壮树,多雨年份重于少雨年份,成片种植区重于隔离种植区,迎风带重于避风带;高寒区重于温暖区。
以防为主,综合应用
省农科院猕猴桃团队负责人介绍,猕猴桃溃疡病的预防关键期一般在收获后的一段时间。目前各地总结的主要防控方法有以下几项。
1.无病区加强检疫,有病种苗、果实不得进入。
2.彻底防治害虫,减少因虫害引起的伤口感染,如小绿叶蝉、黑尾大叶蝉等。在虫孵化盛期,要及时喷洒20%叶蝉散(灭扑威)乳油800倍液或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2.5%敌杀死或功夫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40%杀扑磷乳油1500倍液等。
3.减少伤口,使病菌侵入无门。修枝前剪刀要先用酒精或火烧消毒,注意不能用同一把剪刀修剪有病树和无病树。
4.培养健壮树体,减少发病几率。
5.每年的8、9月份是关键防治时间,要从源头上控制。可选用25%丙环唑(金力士)乳油6000倍 或 38% 噁 霜 嘧 铜 菌 酯800-12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杀得)可湿性微粉剂500倍液,或50%丁戊己二元酸铜(DT)500倍液,或6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喷施。连喷2-3次,每隔15天一次。
6.春季发病时,发现流红水就刮除,先刮病部,待病部刮到好皮交接处时,刮刀消毒用酒精或火烧,再刮好皮,刮光后用50倍松脂酸铜(绿乳铜)涂抹,或用溃腐灵稀释5倍+72%农用链霉素涂抹,或30%丁戊己二元酸铜(DT)胶悬剂20倍液,或70%羧酸磷铜(DTM)50倍液喷涂。刮下的病皮一定要集中烧掉,不能留在园内,严重的可以重复涂抹。
专家同时提醒,由于该病病原隐蔽性强,至今还没有化学防治药剂能有效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目前总结的综合防控措施,包括排水管理、品种选择、健康平衡施肥、避雨栽培、标准化管理等措施,都是初步的应用成效,需进一步完善和验证。上述防治措施中包括物理手段与多种用药手段互相支持,同时应用,以起到减少病原发病目的。对已经发病的果园,须经过3-4年的努力,采取综合措施,才能逐步控制危害。广大种植业主,也要不断总结经验,在防治措施上做文章,为猕猴桃产业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张明生 邵敏
与会代表在参观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