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过厨师、碾过米,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杭州临安於潜镇绍鲁村村民蔡柏爱,很难与肢体残疾四级联系在一起。
上世纪 80年代,一次外出发现雷笋具有发展潜力后,蔡柏爱不顾家人的反对,执意稻改竹,种了两分田雷竹。慢慢地,雷笋的经济优势让蔡柏爱得到了家人的理解认可,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加入种雷竹的队伍。
雷竹地因为长期连作,土壤营养不平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2006年,蔡柏爱看到村里有一片无人管理的衰败雷竹林地,在一次参加镇里种粮大户培训后,他在镇农办高级农艺师陶林富的指导下,又开始承包衰败雷竹林地竹改稻,当年就挖竹种稻20多亩,成了当地的种粮大户。
蔡柏爱挖竹种稻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他的示范带领下,村民纷纷挖竹种稻,涌现了多位种粮大户。为了更好交流种植经验,发展水稻,2008年,在镇村干部、技术人员的支持下,蔡柏爱带头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当年就有社员70多户,种植水稻360余亩。
引进优良水稻品种,统一提供化肥农药……合作社的成立,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益,2014年社员种植水稻达到高峰,共有600余亩,最高亩产达700公斤,在全市单季杂交稻高产竞赛活动中获丰收三等奖。
闲不住的蔡柏爱一边种水稻,一边又动起了种小香薯的脑筋。
2015年,蔡柏爱种了五六亩小香薯,因为土质好,小香薯不仅产量高而且口感好。去年,蔡柏爱扩大种植面积,种的数十亩小香薯获毛利润约40万元。
种植小香薯成功后,蔡柏爱一边带动村民种小香薯,一边将种植经验毫不保留地分享给村民。“蔡柏爱告诉我们种小香薯效益不错,因为他的影响,去年我也种了几亩小香薯,效益确实不错,今年我多种了好多亩。”绍鲁村村民徐建伟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村民种小香薯,遇到了问题,都喜欢去请教蔡柏爱。
因为在村民中有影响力,当地农业部门将甘薯脱毒苗示范推广基地放在了他的合作社。农技人员说,蔡柏爱热心、肯干,示范推广能力比较强,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蔡柏爱几乎每天5点多就起床干活,干劲十足,看着与常人无异的蔡柏爱,其实早在26年前,就因从绸机上摔下,背部受伤严重,被鉴定为肢体残疾四级。“受伤以后休息了一段时间,稍微好点,我就起来干活了,闲不住啊。”蔡柏爱笑着说,现在右腿肌肉萎缩,干不了重活,好在现在干农活大多用机械代替了。
打响绍鲁小香薯的品牌,是蔡柏爱正在忙的事。蔡柏爱说,自己今年才59岁,还能再干几年。 郑逸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