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曜清
本报讯 番茄、茭白、芦笋、四季豆、西甜瓜……你知道浙江农民一年种出了多少蔬菜瓜果,又卖了多少钱呢?记者从9月21日在台州举行的全省蔬菜标准化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会议上了解到,去年我省蔬菜瓜果总产量达到了1102.6吨,总产值达到了587亿元。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了,优质安全成了老百姓新的关注点。如何实现标准化生产,生产出更多的放心瓜菜?来自全省各地蔬菜生产业管部门的近100名会议代表,结合现场考察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位于黄岩头陀镇的黄岩良军茭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长杨良军向大家介绍,合作社目前有400亩自营茭白基地,同时有联营基地近1万亩。去年开始,合作社基地实施茭白肥药双控,建了茭白秸秆堆肥场,还引进一台秸秆粉碎机试制茭白秸秆堆肥,“我们自制的秸秆堆肥经省农科院检测,有机质含量达到了30.5%,符合有机肥标准。连续多茬还田减肥试验结果显示茭白茭荚大、产量提高不少。”杨良军自豪地说,“之前茭白收获后,茭白叶要么随意丢弃在河渠里面,要么就地焚烧,导致河渠水质严重恶化。现在可好了,以前一文不值的秸秆成为了肥田的好材料。我们测算了下,每500公斤秸秆堆肥可以少用复合肥30公斤。”今年,杨良军的合作社实施茭白“一品一策”专项,建立了茭白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和茭白肥药减量增效示范基地。
“茭白肥药减量增效技术主要有增施商品有机肥,夏茭秸秆堆肥处置与利用,秋茭秸秆直接还田,使用配方肥、有机缓释肥,种植诱虫植物和蜜源植物,安装杀虫灯与昆虫性信息素,释放天敌等。良军合作社在茭田释放了螟黄赤眼蜂和丽蚜小蜂,减肥减药效果显著。”黄岩区农林局蔬菜办主任陈可可告诉记者。
在台州绿沃川农业有限公司的无污染基质栽培基地,记者看到在近35亩的大棚里,采用无土水培方式种植了生菜、夏青菜、芹菜等。“这里的所有蔬菜全程采用物理方式治病虫害,结合室内智能温室防控系统,有效控制了病虫害产生,实现了蔬菜四季循环复种。”该公司副总经理陈峰标说,“我们公司出产的蔬菜都贴有产品条形码、产地标志和绿色安全标志,采取蔬菜‘活体’带根销售,充分保证了蔬菜新鲜度和安全性。”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目前我省蔬菜产业规模稳定,产值持续增长,集约化育苗快速发展,特色优势区域逐步形成,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近年来,全省未发生蔬菜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成97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
省农业厅蔬菜首席专家杨新琴认为,随着蔬菜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城乡居民对蔬菜品质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蔬菜生产存在成本上升、效益下滑、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生产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基地产能和产品档次,提升产业供给质量、发展效益、市场竞争力。新形势下,应将推进蔬菜标准化、品牌化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持续推进蔬菜特色化、精品化、品牌化,有效支撑产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蔬菜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