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部《2017年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年工作方案》要求和我省水稻生产实际,为进一步做好全省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省农技推广中心制定了相关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选用大穗型品种
根据当地温光条件和种植制度,选择生育期适宜、综合性状良好的水稻品种,核心示范区要选用农业部确定的超级稻品种或省农业厅确定的主导品种。大穗型品种更有利于获得协调的群体,更易获得高产。如早籼稻选用“中早39”“中嘉早17”等;常规晚粳稻选用“秀水134”“嘉禾218”“嘉58”“宁88”“浙粳99”等;杂交籼稻选用“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深两优5814”等;籼粳杂交稻选用“春优84”“甬优1540”“甬优9号”“甬优538”“甬优15”“甬优17”等。
适期提早播种
适期早播有利延长生育期,充分利用温光资源,发挥水稻增产潜力;小苗早栽有利于增加低节位分蘖,促进大穗增产;早稻早播早种有利于促进提早成熟让季节给连作晚稻,促进连作晚稻更好地应用机插技术,并实现早种增产。早稻在3月17日至4月5日尽早播种,4月10日至4月22日叶龄3.5叶左右抢晴暖天气力争早插。直播栽培在4月1日至4月15日,夜间最低气温≥10℃以上时抢晴暖天气尽早播种。单季晚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15天左右、叶龄3.5叶左右时移栽;连作晚稻根据早稻收获期、安全齐穗期合理选用品种和安排播种期,机插播种期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上旬,秧龄不超过20天。
稀播叠盘培育壮秧
采用手插旱育秧、机插基质叠盘育秧方式,降低播种量。早稻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种125克(折干谷重,下同)左右,机插每盘120克左右,不超过150克;抛秧塑盘育苗每盘50-60克。每亩大田用种量3-4公斤,机插每亩用盘量24-30盘,抛秧60-70盘。单季杂交晚稻旱育秧每平方米播种40-50克,机插秧每盘50-70克,大田用种量手插栽培每亩0.4-0.8公斤,机插每亩0.8-1公斤。单季常规粳稻机插每盘播种80-90克,每亩用种量2.5-3公斤。连作杂交晚稻秧田湿润育秧每亩播种量7公斤,机插每盘播种量60-70克,每亩用盘量25盘;常规粳稻每盘播种量80克,每亩用盘量30-31盘。
机插水稻实行基质育秧、叠盘出苗供应芽苗育供秧模式,具有秧苗出苗整齐、出苗率高、秧苗素质好、育秧设备利用率高等优势。其主要过程为由育秧中心完成育秧床土或基质准备、种子浸种消毒、催芽处理、流水线播种、温室或大棚内叠盘、保温保湿出苗等,播种后的秧盘每叠25-30盘,最上面摆放一张装土但不播种的秧盘,整齐摆放在温室或大棚内,保持温度30℃-32℃、相对湿度90%以上2-2.5天,待种子出苗立针至芽长1厘米左右,再将针状芽苗连盘提供给多个种粮大户或合作社等育秧主体,由育秧主体在用秧大田附近的炼苗大棚或秧田完成后续育秧管理,育成可供大田机插的秧苗。育苗期间做好温度、水分、肥料调控,培育矮壮秧苗,叶龄3.1-3.5叶的秧苗苗高约12-15厘米,第1叶鞘高3厘米内,第3叶叶长8厘米左右。
宽行少本足苗
合理的种植方式和密度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促进根系与地上部器官协调生长,保证抽穗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种植规格一般行距30厘米以上。早稻株距11.3-12厘米,旱育秧每丛3-4本,机插每丛4-5本,每亩基本苗6万-8万。单季晚稻杂交水稻采用长方形种植方式,行距30 厘米以上,株距20厘米以上,每亩栽插0.8万-1.1万丛。旱育秧或秧田湿润育秧手插每亩基本苗1.1万-1.6万,每亩0.8万-0.9万丛的每丛栽插1.5-2本,每亩1万-1.1万丛的每丛栽插1-1.5本。单季杂交水稻机插每亩基本苗2.2万-2.8万,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的每丛插2-2.5本,行株距30厘米×25-27厘米的每丛插2.5-3本。常规粳稻每亩插1.2万-1.6万丛,手插平均每丛2.5-3本,每亩基本苗4万-5万;机插行株距30厘米×14-18厘米,每丛插3-4本,每亩基本苗5万-6万。直播栽培杂交稻播种量每亩1公斤,常规粳稻每亩2-2.5公斤。
精确定量施肥
根据测土配方试验确定当地氮、磷、钾三要素施用的合理比例。按斯坦福差值法公式确定氮肥的施用总量:氮(公斤/亩)={目标产量的吸氮量(公斤/亩)-土壤供氮量(公斤/亩)}/氮肥当季利用率(%)。增施有机肥。氮化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单季晚稻6∶4左右,双季稻7∶3-8.5∶1.5。穗肥看苗施用。单季晚稻穗肥一般在倒4叶露尖(距始穗约38-40天)至倒2叶露尖(距始穗约25天),在群体叶色褪淡落黄(叶色顶4叶<顶3叶)基础上施用1-2次。群体叶色一直不落黄,则穗肥不施氮肥,可在灌浆初期补施少量肥料。群体够苗迟、落黄早的田块,促花肥提早至倒5叶露尖时施用。一定要避免因穗肥施用过多、过迟,导致植株徒长过多消耗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引起碳氮比失调,而增加颖花退化数量和降低结实率。植株破口前到灌浆初期,结合防病治虫进行叶面追肥2-3次。试验示范应用缓释肥、脲铵、配方肥等新型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化肥投入,核心示范区原则上要使用新型肥料。
实行湿润灌溉
实行沟水浅栽,浅水活棵,分蘖期间露田与浅水灌溉交替,促进根系深扎和分蘖,节约水稻用水。在够苗前1个叶龄期或当群体苗数达到计划穗数的80%时(一般在播种后40天左右)及时搁田,先轻后重,多次搁田,控制无效分蘖。长穗期和结实期浅湿交替灌水。在收获前5-7天断水,防止断水过早引起早衰。
绿色综合防病虫
核心示范区应采用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在田埂上种植香根草、显花作物,释放赤眼蜂,放置性诱剂,安装杀虫灯等生态、物理、化学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做到达标防治,减少化学农药投入。主要做好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治。注意防止草害和除草剂药害。 省农技推广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