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种业

翻山越岭,只为找到“你”

——苍南县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纪实

  •   连日来,苍南县种质资源调查人员先后来到该县矾山、灵溪、金乡等镇,在当地老农的带领下,穿梭在田间地头和山间丛林,调查当地传统老品种种质资源,认真记录各品种的主要分布与种植地点、特征特性、资源来源、种植历史等信息,并对各品种进行拍照、记录,为日后种质资源种子收集打好基础。
    保护老品种,一直在努力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苍南县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县里成立了专业普查组,调查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状况,并收集种子进行保存,同时,建立资源种植保护圃,对濒危的品种资源进行抢救。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圃4个,保存有8个番薯品种、8个水稻品种和5个瓜菜类品种。
      今年,苍南县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的系统调查县之一。为确保顺利完成任务,根据省定实施方案,该县成立了由县农业局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抽调农业、植保、特产、蔬菜、种子等技术骨干组建调查队;同时,邀请粮油、蔬菜、果树等方面的专家和农业种质资源丰富的乡镇的农技员、老同志参加座谈会,了解全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等基础信息,讨论完善调查方案,全面部署全县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根据苍南县有山、有海、有平原的地理特点,该县分别确定了矾山、灵溪、金乡等三个镇作为山区、平原、沿海的代表,列为种质资源调查镇;同时,在3个镇确定了9个重点调查村,明确工作目标和要求,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的技术规程及数据采集方法等进行明确,为全面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征集工作做足准备,打好基础。
    翻山越岭寻找濒危土种
      八月中旬,酷暑难耐,却挡不住调查人员上山下乡探寻老品种的脚步。在当地资深老农技员、老农户的带领下,调查人员下田头、进山林,寻找传统的土品种。
      调查人员扛着相机、带着尺、GPS定位仪、计算器、剪刀、土壤刀、调查表、铅笔、蜡笔、采集袋、标本夹、台纸、安全用具等工具,穿梭在各乡村。
      有一次,当听说灵溪镇石柱村山上有一株上百年的老杨梅树时,大伙顾不得炎热,向山上直奔而去。几经搜索,终于在丛林中找到这棵树。调查人员拿起相机,从不同位置将树的株型、叶片、树枝等详细拍照留存,随后采集树叶,贴上标签,做好记号,用GPS定位,将信息一一记录。在灵溪镇和平村,调查人员又发现了当地农民种植的传统品种“八月浦”,虽然采收已到尾声,但调查人员及时将藤条、茎、叶、果实等全部记录在册,并嘱托农户等成熟后,收集并保存好种子。
      一段时间的连续调查,收获颇丰,一批传统的老品种相继被发现,有零星种植的土品种,更有濒危的老品种。苍南县古磉柚、木兰柚、黑芥菜、牛皮菜(又名加破菜)、竹根姜、本地冬瓜、朱糯、藕芋、六月红水芋、牛角椒、麦子豆、五月浦瓜、本地姜、泰顺芋、蜜东薯等68个有地方特色的老品种的资源信息被一一记录,已收集种子或种苗样品12个。
      据悉,下一步该县争取用一年时间全面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任务,力争收集到80-100个地方品种、珍稀特有品种及野生近缘植物种。
    苍南县种子站 王春猜
    调查人员在金乡潘龙基村调查本地冬瓜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