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慧玲 文/摄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近年来,在省食安办的组织和推动下,我省掀起了一股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热潮,已有杭州等6个城市先后列入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杭州上城、临安,宁波鄞州等7个县(市、区)成为我省首批食品安全创建县(市、区)。去年3月,我省开始在全省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创建工作以来,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断上升,首批7个县(市、区)平均得分同比提升7.9%。
9月底,记者随省食安办“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基层行”媒体采风团,到临安、温岭实地感受了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成果。
临安:
创新监管方式,助力特色产业提升
白露过后,临安山核桃纷纷开竿,临安白牛坚果电商小镇各炒货加工厂一片繁忙。“坚果炒货加工工艺简单,其质量安全关键控制点在于食品添加剂的管控。”杭州市临安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管科科长丁敏介绍,该区根据坚果炒货产业分布特点,在坚果炒货产业带的核心区域龙岗镇设立了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向炒货企业出售正规的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成立之前,很多添加剂企业上门推销,有些企业用了不合规的添加剂,生产出来的食品就可能出问题。”丁敏说,“从日常巡查及抽查结果看,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成立后,临安坚果炒货企业食品添加剂‘二超一非’,特别是滥用复合添加剂现象明显减少。”
据介绍,目前该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经营的食品添加剂已有51个品种,基本涵盖了允许在坚果炒货生产加工中添加的甜味剂、食用香精等各类食品添加剂,配送面覆盖临安坚果炒货产业80%以上主体。
记者在该中心看到,中心大厅贴着“食品添加剂使用指南”,向企业展示主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下面还放着食品添加剂知识手册,供企业领取翻阅。“配送中心相当于一个窗口,指导企业规范使用添加剂。”丁敏说。
据悉,临安目前有坚果炒货生产企业276家,形成以龙岗镇为中心,以清凉峰镇、岛石镇、昌化镇、河桥镇为裙带的扇形区域块状产业聚集区,而龙岗镇市场监管所的工作人员只有10人左右。食品添加剂配送中心的成立,一方面在监管方式上由过去对生产企业的“点式”监管,转变为对采购源头和生产加工的“链式”监管,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为企业提供了安全、统一的进货渠道,价格更趋合理,开创了社会、监管部门、企业“三方共赢”新局面。
严格的监管,合理的机制,确保了临安坚果炒货产品的质量安全,也因此受到了众多大型食品企业的青睐。据了解,在临安276家坚果炒货企业中,有65%左右是为一些知名品牌代加工的。临安区市场监管局与这些大型企业建立风险信息互通平台,进一步促进山核桃产业质量水平提升。
一年来,通过创建推动,该区以白牛村为核心区块,打造了“白牛电商小镇”,目前该村有活跃网商68家,2016年全村网上销售山核桃近300万公斤。通过电商,解决村民就业300余人,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余元。
温岭:
建设一流设施,引导全民参与创建
日前,温岭市人民法院对一起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案(销售走私牛肉案)作出一审判决,两名主犯除被判处有期徒刑外,还被处以5800万元的巨额罚金。
近年来,温岭查处了多起食品安全典型案件,例如食品中添加罂粟壳、腌制蔬菜中添加防腐剂、虾制品中添加二氧化硫等,这些案件的查处,除了市场监管、公安、法院的行刑衔接长效机制外,还得益于该市建成了省内一流的县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以往去省里检测,耗费的时间长。现在自己有了先进的检测中心,检测结果24小时之内就能出来,对监管单位打击食品违法行为有很大的帮助。”温岭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副主任陈金斌说。“鸡鸭牛羊猪等畜禽产品是否安全,燕窝、鱼翅等保健品是不是真的,我们这里都能检测。”陈金斌介绍,目前该中心具备检测能力的项目共609个,主要分为食品、饮用水、消毒餐(饮)具、食品产品四大类。
检测能力提高了,但小餐馆、小摊贩像游击队一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里被查处了,换个地方又开始了,这个难题如何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不能只靠‘严监管’,还要从根本上提升经营者和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意识。”温岭市市长王宗明这样回答。
近日,记者在该市太平街道南屏社区科普基地内看到,食品安全法解读、食品安全知识、饮食健康等内容应有尽有,而且形式多样,不仅有科普资料、宣传展板,为增加趣味性,还设立了游戏专区,寓教于乐。
据介绍,近年来,温岭市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为抓手,突出“全民创建、乡镇特色”两大特点,不断丰富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累计投入宣传资金100万元,建成食品安全科普基地2个、食品安全科普站28个,实现16个镇(街道)全覆盖。截至目前,食品安全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参观人员1000人次,28家食品安全科普站累计接待参观人员2万余人次。为鼓励老百姓参与食品安全监督,温岭还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去年共发放举报奖励金18.4万元。